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民间集资概述 | 第12-24页 |
第一节 民间集资定义及特点 | 第12-14页 |
一、民间集资定义 | 第12页 |
二、民间集资与民间借贷 | 第12-13页 |
三、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非法集资历史演变及法律治理 | 第14-24页 |
一、集资阶段(1984年——1993年) | 第14-15页 |
二、违规集资阶段(1993年——1996年前后) | 第15-17页 |
三、非法集资初级阶段(1996年前后—1998年前后) | 第17-19页 |
四、非法集资蔓延阶段(1998年-2015年) | 第19-21页 |
五、非法集资网络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现行法律架构下的民间集资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孙大午非法吸收公众款案评析 | 第24-26页 |
一、孙大午案案情介绍 | 第24-25页 |
二、孙大午案分歧 | 第25页 |
三、孙大午案评析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吴英集资诈骗案评析 | 第26-33页 |
一、吴英案案情介绍 | 第26-27页 |
二、吴英案判决结果和辩护意见 | 第27-28页 |
三、吴英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第28页 |
四、吴英案争议原因及法律分析 | 第28-33页 |
第三章 民间集资案件刑民边界本质区分 | 第33-38页 |
第一节 打击非法集资目的 | 第33-34页 |
一、维护金融管理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利益 | 第33页 |
二、保护受害人利益与维护被告人正当权利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回归犯罪本质来区分民间集资刑民边界问题 | 第34-38页 |
一、民间集资刑民边界区分之困难 | 第34-35页 |
二、非法集资犯罪唯一客体是公民财产权 | 第35-36页 |
三、以社会危害性区分界定民间集资刑民边界问题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民间集资案件法律治理完善建议 | 第38-46页 |
第一节 确立民间集资案件指导原则 | 第38-40页 |
一、尊重刑法谦抑性,坚守刑法最后性 | 第38页 |
二、最大限度的保护被害人利益与被告人合法权益 | 第38-39页 |
三、灵活运用“先刑后民”原则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完善民间集资案件法律治理体系 | 第40-46页 |
一、明确非法集资犯罪本质构成要件 | 第40-41页 |
二、出台专门的涉众型民间借贷法 | 第41-42页 |
三、善用行政手段,加强对非法集资的行政监管 | 第42页 |
四、建立长效机制,完善P2P网贷法律治理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