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硬约束与软抵抗: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现象及其治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绪论第7-21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问题的提出第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理论意义第8-9页
        1.2.2 现实意义第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7页
        1.3.1 政府官员为官不为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1.3.2 有关政府官员“懒政”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3 有关政治新常态的文献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4 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总结和思考第16-17页
    1.4 相关研究理论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21页
        1.5.1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2.政治新常态及其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影响第21-28页
    2.1 常态、新常态与政治新常态第21-25页
        2.1.1 常态与新常态第21-22页
        2.1.2 政治新常态及其主要特征第22-25页
    2.2 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的挑战第25-28页
        2.2.1 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的挑战第25-26页
        2.2.2 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的懒政现象第26-28页
3.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现状第28-41页
    3.1 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现象凸显第28-32页
        3.1.1 中央领导多次提及懒政的相关内容第28-30页
        3.1.2 政治新常态下对地方官员懒政的查处增多第30-32页
        3.1.3 群众对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现象的投诉增多第32页
    3.2 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危害第32-34页
        3.2.1 懒政损害地方发展效益第33页
        3.2.2 懒政影损害政府的形象及其公信力第33-34页
        3.2.3 懒政不利于干部队伍的建设第34页
    3.3 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行为表现第34-41页
        3.3.1 不积极作为型懒政第35-36页
        3.3.2 能力不足型懒政第36-37页
        3.3.3 规避责任型懒政第37-41页
4.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原因分析第41-57页
    4.1 硬约束与软抵抗的分析框架第41-45页
        4.1.1 硬约束与软抵抗的解释说明第41-42页
        4.1.2 硬约束与软抵抗的分析框架第42-45页
    4.2 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内在因素第45-46页
        4.2.1 理想信念薄弱,责任意识不足第45-46页
        4.2.2 自身能力不适应发展影响干事积极性第46页
    4.3 政治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外部诱因第46-55页
        4.3.1 正向激励的挤压削弱地方政府官员勤政的动力第47-49页
        4.3.2 不确定的责任风险强化了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动机第49-51页
        4.3.3 权力被瘦身强化了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动机第51-53页
        4.3.4 监督惩处机制未能完全遏制懒政第53-55页
    4.4 内在因素与外部诱因共同造成懒政第55-57页
5.政治新常态下治理地方政府官员懒政的路径选择第57-67页
    5.1 强化教育培养,树立正确的为官意识和增强执政能力第57-60页
        5.1.1 加强思想教育,营造勤政的政治生态氛围第57-58页
        5.1.2 加强地方政府官员的的能力培养,提高干事能力第58-60页
    5.2 完善事前规制,厘清官员权力范围和责任第60-61页
        5.2.1 规范官员权力范围,确立权力清单第60页
        5.2.2 厘清官员责任,确立责任清单第60-61页
    5.3 加强事中监督,提高懒政的监督力度第61-62页
        5.3.1 加强同体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第61页
        5.3.2 加强异体监督,以权利制约权力第61-62页
    5.4 完善懒政问责机制,强化事后追责第62-63页
    5.5 促进勤政,激发勤政动力第63-67页
        5.5.1 平衡利益,构建切实有效的勤政激励机制第63-64页
        5.5.2 做好政策加减法,适当简政放权第64-65页
        5.5.3 勤政保障:建立科学的容错机制,提供适当的试错空间第65-67页
结语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第75-79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说明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邻避治理中公众的风险感知研究--以茂名PX项目为例
下一篇:岩溶山区城镇化进程的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以贵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