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癌症现状及治疗方法 | 第10页 |
1.2 生物靶向治疗 | 第10-11页 |
1.3 ERRγ生物靶点 | 第11-12页 |
1.4 BTK生物靶点 | 第12页 |
1.5 课题研究的思路 | 第12-14页 |
第2章 ERRγ反向激动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和新型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14-46页 |
2.1 ERRγ的结构及信号通路 | 第14-18页 |
2.1.1 ERRγ的结构 | 第14页 |
2.1.2 ERRγ的信号通路 | 第14-18页 |
2.2 ERRγ反向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3 基于4-羟基他莫昔芬结构的ERRγ反向激动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19-28页 |
2.3.1 母核结构的确定 | 第19页 |
2.3.2 建立结构活性数据库 | 第19-22页 |
2.3.3 准备对接蛋白 | 第22页 |
2.3.4 分子对接和叠合 | 第22-23页 |
2.3.5 3D-QSAR分析研究 | 第23-26页 |
2.3.6 模型验证 | 第26-27页 |
2.3.7 结果展示与分析 | 第27-28页 |
2.4 新型ERRγ反向激动剂的设计 | 第28-30页 |
2.5 新型ERRγ反向激动剂合成路线设计 | 第30-31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31-32页 |
2.6.1 新设计化合物的预测结果与讨论 | 第31-32页 |
2.6.2 新设计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32页 |
2.7 化学实验合成 | 第32-46页 |
2.7.1 实验所需化学试剂及测试仪器说明 | 第32页 |
2.7.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2-46页 |
第3章 BTK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及新型抑制剂的设计 | 第46-94页 |
3.1 BTK的结构及信号通路 | 第46-48页 |
3.1.1 BTK的结构 | 第46页 |
3.1.2 BTK的信号通路 | 第46-48页 |
3.2 BT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48-51页 |
3.2.1 不可逆抑制剂 | 第48-50页 |
3.2.2 可逆抑制剂 | 第50-51页 |
3.3 基于咔唑苯甲酰胺母核结构的BTK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 | 第51-73页 |
3.3.1 咔唑苯甲酰胺母核结构的确定 | 第51-52页 |
3.3.2 建立结构-活性数据库 | 第52-63页 |
3.3.3 准备对接蛋白 | 第63页 |
3.3.4 分子对接和叠合 | 第63-65页 |
3.3.5 3D-QSAR分析研究 | 第65-70页 |
3.3.6 模型验证 | 第70-71页 |
3.3.7 结果讨论 | 第71-73页 |
3.4 基于噌啉母核结构的BTK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 | 第73-90页 |
3.4.1 噌啉母核结构的确定 | 第73-74页 |
3.4.2 建立结构活性数据库 | 第74-82页 |
3.4.3 准备对接蛋白 | 第82-83页 |
3.4.4 分子对接和叠合 | 第83页 |
3.4.5 3D-QSAR分析研究 | 第83-88页 |
3.4.6 模型验证 | 第88-89页 |
3.4.7 结果展示 | 第89-90页 |
3.5 新型BTK抑制剂的设计 | 第90-92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92-94页 |
3.6.1 新设计化合物的预测结果 | 第92页 |
3.6.2 新设计化合物的预测结果讨论 | 第92-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4页 |
附录 | 第114-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2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122页 |
二、其他科研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