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研究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1.3.3 研究路线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文章的创新性 | 第16-17页 |
2.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的界定 | 第17-19页 |
2.1.1 海洋污染事件 | 第17-18页 |
2.1.2 应急处置协调机制的内涵 | 第18页 |
2.1.3 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 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协同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3.我国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的构成 | 第21-29页 |
3.1 我国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三个组成要素 | 第21-23页 |
3.1.1 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中的制度 | 第21-22页 |
3.1.2 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机制中的组织架构 | 第22-23页 |
3.1.3 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手段应用现状 | 第23页 |
3.2 我国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3.2.1 协调参与主体单一 | 第24页 |
3.2.2 制度建设不合理 | 第24-26页 |
3.2.3 组织建设不完善 | 第26-27页 |
3.2.4 应急协调手段种类少 | 第27-28页 |
3.3 我国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案例分析 | 第28-29页 |
3.3.1 “桑吉号”油轮事件案情回顾 | 第28页 |
3.3.2 “桑吉号”油轮事件应急处置中出现的问题 | 第28-29页 |
4.我国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 第29-33页 |
4.1 “大政府”管理理念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源 | 第30-31页 |
4.2 制度设计缺乏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 | 第31页 |
4.3 分类管理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海洋现代应急管理需求 | 第31-32页 |
4.4 应急协调手段过度依赖行政权力 | 第32页 |
4.5 应急协调资源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5.国外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 | 第33-37页 |
5.1 美国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机制 | 第33-34页 |
5.1.1 美国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制度建设 | 第33页 |
5.1.2 美美国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组织建设 | 第33-34页 |
5.1.3 美国海洋环境应急管理协调方式 | 第34页 |
5.2 日本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机制 | 第34-35页 |
5.2.1 日本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制度建设 | 第34页 |
5.2.2 日本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组织建设 | 第34-35页 |
5.2.3 日本海洋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协调方式 | 第35页 |
5.3 国外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经验借鉴 | 第35-37页 |
5.3.1 完善的应急协调制度建设 | 第35-36页 |
5.3.2 科学合理的应急组织设置 | 第36页 |
5.3.3 多样化的应急协调实现的方式 | 第36-37页 |
6.完善我国海洋污染事件处置的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 | 第37-40页 |
6.1 持续完善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制度建设 | 第37-38页 |
6.1.1 明确海洋应急管理协调的组织目标和协调理念 | 第37页 |
6.1.2 从整体性视角完善应急法律体系建设 | 第37-38页 |
6.2 持续完善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组织建设 | 第38-39页 |
6.2.1 从整体性视角完善海洋应急组织建设 | 第38-39页 |
6.2.2 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引入社会力量 | 第39页 |
6.3 持续丰富海洋污染事件处置协调方式 | 第39-40页 |
6.3.1 持续开发海洋应急协调手段 | 第39-40页 |
6.3.2 完善海洋污染事件应急协调资源保障系统 | 第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