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数量遗传理论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1 数量性状 | 第13页 |
1.2 数量遗传学 | 第13-14页 |
1.3 植物数量遗传理论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2 作物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5-22页 |
2.1 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2 图谱构建的基本方法 | 第16页 |
2.3 “双-假测交”作图策略及其在植物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2.4 作图群体 | 第20-21页 |
2.5 遗传标记的选择 | 第21页 |
2.6 作图软件 | 第21页 |
2.7 遗传连锁图谱的应用 | 第21-22页 |
3 数量性状QTL定位 | 第22-24页 |
3.1 QTL作图原理及QTL定位的必要条件 | 第22页 |
3.2 QTL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22-23页 |
3.3 QTL作图软件及阈值 | 第23-24页 |
4 遗传图谱及QTL作图在菊花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27-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1.2 田间性状调查 | 第28页 |
1.3 杂种优势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 第28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2.1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在F_1代的表型分布与杂种优势表现 | 第29-31页 |
2.2 切花小菊各分枝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页 |
2.3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适合性分析 | 第31-33页 |
2.4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7页 |
3.1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 第34页 |
3.2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的遗传效应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切花小菊连锁遗传图谱构建 | 第37-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1.2 SSR和SRAP分子标记 | 第38-41页 |
1.3 标记收集、命名与分离分析 | 第41-42页 |
1.4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2.1 SRAP和SSR标记在切花菊F_1代的多态性与分离分析 | 第42-44页 |
2.2 切花小菊亲本遗传图谱构建 | 第44-47页 |
3 讨论 | 第47-51页 |
第四章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 第51-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1.2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调查 | 第52页 |
1.3 数据统计与QTL定位分析 | 第52-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2.1 切花小菊性状的F_1群体表型变异 | 第53页 |
2.2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的QTL分析 | 第53-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3.1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 第57-58页 |
3.2 切花小菊各分枝性状的QTL聚集现象 | 第58页 |
3.3 影响切花小菊QTL作图的因素 | 第58-59页 |
全文结论 | 第59-61页 |
创新之处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