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保护相关技术 | 第16-28页 |
2.1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信息及攻击者背景知识 | 第16-20页 |
2.1.1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信息 | 第16-17页 |
2.1.2 攻击者的背景知识 | 第17-20页 |
2.2 社交网络用户隐私的结构化的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2.1 k匿名 | 第21-23页 |
2.2.2 推演控制 | 第23页 |
2.2.3 数据的随机扰乱 | 第23页 |
2.3 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标签属性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2.3.1 标签属性的修改与合并 | 第23-25页 |
2.3.2 标签的泛化 | 第25页 |
2.4 数据的实用性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针对非敏感标签对攻击的用户隐私保护技术 | 第28-40页 |
3.1 问题定义 | 第28-30页 |
3.2 非敏感标签对k~2匿名算法 | 第30-33页 |
3.2.1 标签泛化匿名算法 | 第30-32页 |
3.2.2 组内顶点标签匿名算法 | 第32-33页 |
3.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3-38页 |
3.3.1 实验环境 | 第33-34页 |
3.3.2 实验数据集 | 第34页 |
3.3.3 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基于非敏感标签对攻击下的敏感标签保护技术 | 第40-54页 |
4.1 问题定义 | 第40-42页 |
4.2 非敏感标签对k~2匿名-敏感标签l多样性匿名算法 | 第42-45页 |
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5-52页 |
4.3.1 实验环境 | 第45-46页 |
4.3.2 实验数据集 | 第46页 |
4.3.3 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