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1.1.1 DEG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1.2 DEG自偏置电路 | 第14-15页 |
1.1.3 DEG建模方法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1.4 现阶段研究中主要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2.1 选题意义 | 第16页 |
1.2.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2章 DEG机电耦合模型 | 第19-29页 |
2.1 发电循环 | 第20-21页 |
2.2 力学等效模型 | 第21-23页 |
2.3 非线性可变电容等效电路模型 | 第23-26页 |
2.3.1 电极电阻及漏电阻等效模型 | 第24-25页 |
2.3.2 DE电容等效模型 | 第25-26页 |
2.4 DEG机电耦合模型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DEG自偏置电路比较研究 | 第29-39页 |
3.1 DEG实验平台及实验样本制作 | 第29-30页 |
3.2 参数测量及选取 | 第30-32页 |
3.3 DEG机电耦合模型建立及自偏置电路对比分析 | 第32-35页 |
3.3.1 DEG自偏置电路工作原理 | 第32-34页 |
3.3.2 DEG模型仿真参数设定 | 第34-35页 |
3.3.3 自偏置DEG模型仿真对比分析 | 第35页 |
3.4 新型电荷泵电路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DEG机电参数对新型电荷泵电路设计的影响研究 | 第39-47页 |
4.1 自偏置DEG仿真模型实验验证 | 第39-40页 |
4.2 容变比、机械频率对DEG输出的影响研究 | 第40-42页 |
4.2.1 容变比的选择 | 第40-41页 |
4.2.2 容变比、机械频率与DEG输出关系实验研究 | 第41-42页 |
4.3 电荷泵容值对DEG输出的影响研究 | 第42-45页 |
4.3.1 电荷泵容值的优化研究 | 第42-44页 |
4.3.2 电荷泵容值优化实验比较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自偏置DEG发电实验及效率因素研究 | 第47-65页 |
5.1 储能器件 | 第47-49页 |
5.1.1 储能器件分类 | 第47-48页 |
5.1.2 储能器件特性参数 | 第48-49页 |
5.2 降压电路选择 | 第49-51页 |
5.2.1 降压电路类型选择 | 第49-50页 |
5.2.2 电容降压电路仿真研究 | 第50-51页 |
5.3 电容降压电路充放电测试及开关时序逻辑 | 第51-55页 |
5.3.1 电容降压电路搭建 | 第51-52页 |
5.3.2 电容降压电路充放电测试 | 第52-54页 |
5.3.3 开关时序逻辑 | 第54-55页 |
5.4 自偏置DEG工作可靠性测试 | 第55-58页 |
5.5 自偏置DEG能量转换效率分析及损耗因素研究 | 第58-63页 |
5.5.1 自偏置DEG能量转换效率分析 | 第58-61页 |
5.5.2 DEG电气损耗因素研究 | 第61-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