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划界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7-10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7-9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科学划界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我国科学划界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西方科学哲学划界理论的历史嬗变 | 第13-21页 |
·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 | 第13-15页 |
·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标准 | 第13-14页 |
·批判理性主义的“证伪”标准 | 第14-15页 |
·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 | 第15-17页 |
·库恩的“范式”标准 | 第15-16页 |
·拉卡托斯的“预见”标准 | 第16-17页 |
·取消科学划界 | 第17-19页 |
·费耶阿本德的“取消论” | 第17-18页 |
·劳丹的“取消论” | 第18-19页 |
·多元标准的划界模型 | 第19-21页 |
·萨伽德的多元划界标准 | 第19页 |
·邦格的多元划界标准 | 第19-21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对科学划界问题的理论价值 | 第21-30页 |
·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哲学取向 | 第21-24页 |
·科学的阿基米德点 | 第21-22页 |
·从“既成的自然”到“生成的自然” | 第22-23页 |
·从“既成的人”到“生成的人” | 第23-24页 |
·马克思的科学概念 | 第24-27页 |
·“实验的科学” | 第24-25页 |
·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的科学 | 第25页 |
·“在生产中实现的科学” | 第25-26页 |
·“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的科学 | 第26-27页 |
·马克思的实践标准 | 第27-30页 |
·实践标准的经典表述 | 第27-28页 |
·实验和工业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科学划界的对象 | 第30-35页 |
·“语句”和“命题” | 第30-31页 |
·“假说”和“理论” | 第31页 |
·“范式”与“科学研究纲领” | 第31-32页 |
·“知识领域” | 第32-33页 |
·从马克思哲学看科学划界的对象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科学划界的主体 | 第35-39页 |
·精英划界观 | 第35-36页 |
·反精英划界观 | 第36-37页 |
·从马克思哲学看划界主体 | 第37-39页 |
第六章 科学划界的标准 | 第39-43页 |
·科学划界的元标准 | 第39-41页 |
·构建以实践为“硬核”的科学划界的标准系统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