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格尔顿的“文学事件”观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0页 |
0.1 国外的伊格尔顿及《文学事件》研究 | 第9-13页 |
0.2 国内的伊格尔顿及《文学事件》研究 | 第13-18页 |
0.3 研究内容、意义与价值 | 第18-20页 |
第1章 伊格尔顿“文学事件”观的理论内涵 | 第20-41页 |
1.1 作为文学本体的文学事件 | 第20-29页 |
1.1.1 发生中的文学事件 | 第22-25页 |
1.1.2 行动中的文学事件 | 第25-29页 |
1.2 作为策略的文学事件 | 第29-36页 |
1.2.1 文学事件中的策略 | 第30-33页 |
1.2.2 文学策略中的结构化 | 第33-36页 |
1.3 作为人类道德的文学事件 | 第36-41页 |
1.3.1 文学事件中的道德内容 | 第36-38页 |
1.3.2 文学事件中的道德追求 | 第38-41页 |
第2章 伊格尔顿“文学事件”观的理论基础 | 第41-61页 |
2.1 事件哲学的影响 | 第41-48页 |
2.1.1 事件哲学的发生发展 | 第41-45页 |
2.1.2 事件哲学与文学问题 | 第45-48页 |
2.2 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48-53页 |
2.2.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文学事件 | 第48-51页 |
2.2.2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文学事件 | 第51-53页 |
2.3 语言哲学的影响 | 第53-61页 |
2.3.1 “语言游戏说”与文学事件 | 第53-56页 |
2.3.2 言语行为理论与文学事件 | 第56-61页 |
第3章 对伊格尔顿“文学事件”观的反思 | 第61-79页 |
3.1 发展反本质主义文学观 | 第61-68页 |
3.1.1 政治文学批评观的批判性继承 | 第61-65页 |
3.1.2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批判性反思 | 第65-68页 |
3.2 再发现文学的道德功能 | 第68-73页 |
3.2.1 文学传统道德功能 | 第68-70页 |
3.2.2 文学人类道德功能 | 第70-73页 |
3.3 修正“批评的终结” | 第73-79页 |
3.3.1 “文学事件”观的实践可能性 | 第74-76页 |
3.3.2 “文学事件”观的理论局限性 | 第76-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0页 |
致谢 | 第90-93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