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冰雪山水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1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四时”时空中的雪景山水画 | 第14-24页 |
1.1 传统雪景山水画的产生和源流 | 第14-20页 |
1.1.1 初露锋芒的唐、五代雪景山水 | 第14-15页 |
1.1.2 繁荣鼎盛的宋代雪景山水 | 第15-18页 |
1.1.3 归于平淡的元、明、清雪景山水 | 第18-20页 |
1.2 传统雪景山水画的表现语言 | 第20-24页 |
1.2.1 留白法 | 第20-21页 |
1.2.2 施粉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当代冰雪山水画的发展与开拓 | 第24-59页 |
2.1 当代冰雪山水画生成 | 第24-27页 |
2.1.1 时代审美的嬗变 | 第24-25页 |
2.1.2 中外艺术启蒙 | 第25-26页 |
2.1.3 地域意识引发的文化自觉性 | 第26-27页 |
2.2 冰天雪地各不同 | 第27-48页 |
2.2.1 古为今用——赵望云 | 第27-34页 |
2.2.2 推陈出新——李明久 | 第34-40页 |
2.2.3 创新立境——于志学 | 第40-46页 |
2.2.4 冰雪画家拓展 | 第46-48页 |
2.3 当代冰雪山水画语言体系的构建 | 第48-59页 |
2.3.1 绘画材料 | 第48-50页 |
2.3.2 笔墨语言 | 第50-51页 |
2.3.3 表现技法 | 第51-56页 |
2.3.4 学术观点 | 第56-59页 |
第三章 当代冰雪山水画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 第59-68页 |
3.1 雪花漫天飞——冰雪山水画的繁荣景致 | 第59-61页 |
3.2 冰雪新面貌——与传统雪景山水画之比较 | 第61-66页 |
3.2.1 审美意象的变化 | 第61-62页 |
3.2.2 表现题材的拓宽 | 第62页 |
3.2.3 图式构成的变化 | 第62-63页 |
3.2.4 表现技法的丰富 | 第63-64页 |
3.2.5 绘画材料的变革 | 第64-65页 |
3.2.6 角色配位的转变 | 第65页 |
3.2.7 美学内涵和绘画理论的丰富 | 第65-66页 |
3.3 关于当代冰雪山水画的思考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2-73页 |
附录:赵望云、李明久、于志学主要冰雪山水画作品 | 第73-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