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4页 |
1.1 现代医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研究 | 第12-16页 |
1.1.1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发病因素 | 第12页 |
1.1.2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发病机制 | 第12-13页 |
1.1.3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诊断 | 第13页 |
1.1.4 现代医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治疗 | 第13-16页 |
1.2 中医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的研究 | 第16-19页 |
1.2.1 中医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17页 |
1.2.2 中医治疗缺氧缺血脑病的新生儿期后治疗 | 第17-19页 |
1.3 线粒体自噬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 第19-22页 |
1.3.1 自噬(Autophgy) | 第19页 |
1.3.2 线粒体自噬机制 | 第19页 |
1.3.3 缺氧缺血脑病与线粒体自噬 | 第19-21页 |
1.3.4 药物干预线粒体对于HIBD新生大鼠Beclin-1,P62表达的影响 | 第21-22页 |
1.4 靳三针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 第22-24页 |
1.4.1 靳三针疗法 | 第22页 |
1.4.2 靳三针头部穴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 第22页 |
1.4.3 靳三针头穴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4-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2.1.2 饲养环境 | 第24页 |
2.1.3 实验用品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2.1 配种 | 第24-25页 |
2.2.2 HIBD造模 | 第25-26页 |
2.2.3 实验分组 | 第26页 |
2.2.4 干预方法 | 第26-28页 |
2.2.5 实验取材 | 第28页 |
2.2.6 相关生物指标检测 | 第28页 |
2.2.7 统计方法 | 第2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8-34页 |
2.3.1 各组大鼠脑组织HE病理检测结果比较 | 第28-29页 |
2.3.2 WesternBlot检测Beclin-1,P62表达的结果 | 第29-31页 |
2.3.3 各组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结果 | 第31-34页 |
2.4 讨论 | 第34-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9页 |
附录 | 第49页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件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