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穿孔组合加工及再铸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微小孔加工方法 | 第12-18页 |
1.2.1 机械加工 | 第12-13页 |
1.2.2 高能束加工 | 第13-14页 |
1.2.3 电加工 | 第14-18页 |
1.3 孔后处理工艺 | 第18-21页 |
1.3.1 磨料流加工 | 第18-19页 |
1.3.2 化学研磨 | 第19-20页 |
1.3.3 电解抛光 | 第20-21页 |
1.4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案设计及装置 | 第23-34页 |
2.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3-24页 |
2.1.1 试验方案 | 第23页 |
2.1.2 试验平台 | 第23-24页 |
2.1.3 工艺流程 | 第24页 |
2.2 试验设备 | 第24-29页 |
2.2.1 高速电火花小孔加工工艺特点 | 第24-25页 |
2.2.2 机床的主要组件 | 第25-27页 |
2.2.3 机床加工参数 | 第27-29页 |
2.3 组合加工装置 | 第29-33页 |
2.3.1 电极和工件 | 第29-30页 |
2.3.2 工作介质 | 第30页 |
2.3.3 基于放电概率的伺服控制系统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再铸层形成机制及穿透检测方案设计 | 第34-45页 |
3.1 电火花小孔加工再铸层形成机制 | 第34-38页 |
3.1.1 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3.1.2 电火花加工表面变质层 | 第35-36页 |
3.1.3 影响再铸层的因素 | 第36-38页 |
3.2 组合加工穿透检测方案设计 | 第38-44页 |
3.2.1 电火花小孔穿透检测 | 第38-40页 |
3.2.2 穿透检测方案设计 | 第40-41页 |
3.2.3 组合加工穿透检测实现 | 第41-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小孔组合加工试验分析 | 第45-56页 |
4.1 负极性电火花小孔加工试验分析 | 第45-49页 |
4.1.1 负极性电火花小孔加工性能 | 第45-48页 |
4.1.2 负极性电火花小孔加工再铸层 | 第48-49页 |
4.2 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试验分析 | 第49-52页 |
4.2.1 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性能 | 第50页 |
4.2.2 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精度 | 第50-51页 |
4.2.3 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再铸层和微裂纹 | 第51-52页 |
4.3 组合加工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4.3.1 组合加工性能 | 第53页 |
4.3.2 组合加工小孔精度 | 第53-54页 |
4.3.3 组合加工再铸层和微裂纹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5.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56页 |
5.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