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1.2 锂-空气电池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14-17页 |
| 1.3 锂-空气电池催化剂 | 第17-23页 |
| 1.3.1 贵金属及其合金 | 第17-18页 |
| 1.3.2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8-20页 |
| 1.3.3 其他金属化合物 | 第20页 |
| 1.3.4 多孔碳材料 | 第20-23页 |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 1.4.2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 2.1 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 | 第25-26页 |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27页 |
| 2.3 催化剂物化性能表征 | 第27-28页 |
| 2.3.1 X射线衍射 | 第27页 |
| 2.3.2 拉曼光谱 | 第27页 |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7页 |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7-28页 |
|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8页 |
| 2.4 催化剂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33页 |
| 2.4.1 电化学测试体系及设备 | 第28-29页 |
| 2.4.2 工作电极制备 | 第29页 |
| 2.4.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9页 |
| 2.4.4 旋转圆盘电极测试 | 第29-33页 |
| 第三章 Co-N/C系列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 第33-53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 3.2.1 Co-N/C系列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 3.2.2 Co-N/C系列催化剂的表征 | 第34页 |
| 3.2.3 Co-N/C系列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4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3页 |
| 3.3.1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34-47页 |
| 3.3.2 物化性能表征与分析 | 第47-51页 |
| 3.3.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Spi-M (M=Fe,Co,Ni,Fe/Ni,Fe/Co)系列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 第53-81页 |
| 4.1 引言 | 第53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 4.2.1 Spi-M (M=Fe,Co,Ni,Fe/Ni,Fe/Co)系列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54页 |
| 4.2.2 Spi-M (M=Fe,Co,Ni,Fe/Ni,Fe/Co)系列催化剂的表征 | 第54页 |
| 4.2.3 Spi-M (M=Fe,Co,Ni,Fe/Ni,Fe/Co)系列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4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81页 |
| 4.3.1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4-77页 |
| 4.3.2 物化性能表征与分析 | 第77-78页 |
| 4.3.3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 第五章 CNTs-N/C系列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 第81-103页 |
| 5.1 引言 | 第81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81-82页 |
| 5.2.1 CNTs-N/C系列催化剂的制备 | 第81-82页 |
| 5.2.2 CNTs-N/C系列催化剂的表征 | 第82页 |
| 5.2.3 CNTs-N/C系列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2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2-103页 |
| 5.3.1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82-99页 |
| 5.3.2 物化性能表征与分析 | 第99-102页 |
| 5.3.3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3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3-115页 |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115-117页 |
| 附件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