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空间语言的潜在与显现—基于环境的行为学视角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课题综述 | 第11-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一、语言学学派及观点 | 第15-18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三、论文研究的结构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空间语言的意识(显现)与无意识(潜在) | 第21-29页 |
第一节 视觉感受与身体感知 | 第21-24页 |
一、不以视觉为转移 | 第21-22页 |
二、作为身体的行为动机与需求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空间形式与空间行为 | 第24-28页 |
一、空间引导行为 | 第24-27页 |
二、促进行为发展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瞬间体验(显现)与随时体验(潜在)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图纸”符号与具体空间 | 第29-32页 |
一、来自“图纸”的思考 | 第29-30页 |
二、具体的空间体验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定点体验与整体体验 | 第32-36页 |
一、特定的空间体验 | 第32-35页 |
二、空间体验的“随时”性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语言(显现)与言语(潜在) | 第37-51页 |
第一节 建筑的语言结构系统 | 第37-42页 |
一、语言文字层面 | 第37-40页 |
二、视觉图像层面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近体行为交流 | 第42-50页 |
一、基于需求 | 第42-45页 |
二、置于文化 | 第45-48页 |
三、空间语言的非言语表达方法 | 第48-50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日常空间语言的回归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