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特殊住宅论文

三居型老年公寓室内环境优化设计研究--以武汉市老年公寓室内环境设计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7页
        1.1.1 中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第14-16页
        1.1.2 武汉地区老龄人口现状及养老趋势分析第16-17页
    1.2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1.2.1 老年人第17-18页
        1.2.2 老年公寓室内环境第18页
        1.2.3 优化设计第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3 存在的问题及借鉴意义第23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1.4.1 研究目的第23页
        1.4.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4-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2 研究方法第25页
    1.6 论文创新点第25-27页
    1.7 研究框架第27-28页
2 老年公寓室内环境设计的层级分析第28-37页
    2.1 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对室内环境需求分析第28-29页
        2.1.1 老年人生理特征第28页
        2.1.2 老年人生理特征对室内环境的需求第28-29页
    2.2 老年人心理特征及对室内环境需求分析第29-30页
        2.2.1 老年人心理特征第29-30页
        2.2.2 老年人心理特征对室内环境的需求第30页
    2.3 需求层次和行为层次划分第30-33页
        2.3.1 马斯洛需求理论—老年人需求层次第30-32页
        2.3.2 空间行为理论—老年人行为层次第32-33页
    2.4 老年人室内环境的三级需求层面第33-34页
        2.4.1 老年公寓居住环境需求的基本层面第34页
        2.4.2 老年公寓居住环境需求的提升层面第34页
        2.4.3 老年公寓居住环境需求的终极层面第34页
    2.5 三居型老年公寓室内环境设计的层级定位—三居型第34-36页
        2.5.1 “三居型”理论体系建构第34-35页
        2.5.2 “三居型”概念解析第35-36页
    2.6 “三居型”老年公寓室内环境的设计内容第36-37页
3 武汉老年公寓室内环境现状及老年人行为需求调研第37-74页
    3.1 调查对象及主体第37-40页
        3.1.1 调研对象的区域选取第37-38页
        3.1.2 调研范围及主体第38-40页
    3.2 调查方式与内容第40-41页
        3.2.1 调查方式第40-41页
        3.2.2 调查内容第41页
    3.3 武汉地域特征对现有老年公寓环境的影响第41-45页
        3.3.1 武汉地区的气候特征第41-42页
        3.3.2 武汉市的文化习俗第42页
        3.3.3 武汉市老年公寓老年人的生活作息安排第42-45页
    3.4 武汉市老年公寓室内基本功能组成第45-47页
    3.5 武汉地区老年公寓室内环境案例分析第47-69页
        3.5.1 案例一:武汉市江汉区老年公寓第47-55页
        3.5.2 案例调研二:江汉区舒美老年公寓第55-61页
        3.5.3 调研案例三:泰康之家楚园第61-69页
    3.6 调查结果分析第69-71页
    3.7 武汉市三居型老年公寓室内设计原则第71-73页
        3.7.1 以创建“安居”为设计基础第71页
        3.7.2 以营造“宜居”为设计核心第71-72页
        3.7.3 以塑造“乐居”为设计深化第72-73页
    3.8 小结第73-74页
4 老年公寓“安居”环境优化策略第74-86页
    4.1 老年人行动机能衰退的应对措施第74-79页
        4.1.1 出入口、门厅优化设计第75-76页
        4.1.2 卫生间优化设计第76-78页
        4.1.3 移门设计第78-79页
    4.2 基于老年人感知机能衰退的应对措施第79-81页
        4.2.1 听觉第79-80页
        4.2.2 触觉第80-81页
    4.3 基于老人记忆能力、智力衰退的优化设计第81-86页
        4.3.1 易认知的交通空间第81-83页
        4.3.2 易辨识的家具设施:第83-86页
5 老年公寓“宜居”环境的优化策略第86-104页
    5.1 基于老年人身心平衡的“舒适性”环境优化策略第86-95页
        5.1.1 宜人的微气候环境第86-91页
        5.1.2 舒适的材料质地第91-94页
        5.1.3 合适的色彩环境第94-95页
    5.2 服务老人养生与医疗的“健康性”环境优化策略第95-104页
        5.2.1 丰富多样的运动空间第97-99页
        5.2.2 人性化的医护空间第99-101页
        5.2.3 绿色生态的劳作空间第101-104页
6 老年公寓“乐居”环境的优化策略第104-125页
    6.1 营造“居家感”的公寓环境氛围第104-112页
        6.1.1 居住空间户型优化第104-108页
        6.1.2 居住空间家庭氛围营造第108-110页
        6.1.3 多层次的收纳空间设计第110-112页
    6.2 促进“交往”与“娱乐”的公共休闲空间设计第112-120页
        6.2.1 休闲空间的弹性区隔第113-115页
        6.2.2 多层次交往空间的塑造第115-119页
        6.2.3 娱乐型微空间的开发第119-120页
    6.3 渗透“地域文化”的室内装饰艺术风格第120-122页
        6.3.1 “楚文化”元素的室内艺术装饰第121-122页
        6.3.2 “汉味”市井风情的怀旧空间第122页
    6.4 增设“精神性”服务文化与关怀空间第122-125页
        6.4.1 满足学习需求的文化习教空间第122-123页
        6.4.2 慰藉精神的宗教养心空间第123页
        6.4.3 身心安置的临终关怀空间第123-125页
7 结论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0页
附录一第130-133页
附录二第133-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海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改造研究
下一篇: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滨河景观设计探析--以晋城市圪针掌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