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其他论文

紫苏种子脂肪酸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PfPDAT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8页
    1 紫苏简介第9-10页
        1.1 紫苏的形态特征第9页
        1.2 紫苏的主要应用价值第9-10页
    2 植物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第10-13页
        2.1 植物脂肪酸的种类第10-11页
        2.2 植物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第11页
        2.3 植物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第11-12页
        2.4 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与基因调节第12-13页
    3 PDAT基因研究进展第13-14页
        3.1 PDAT介导的脂肪酸代谢途径第13页
        3.2 PDAT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4 脂肪酸对逆境胁迫的应答第14-15页
        4.1 脂肪酸响应温度胁迫第14-15页
        4.2 脂肪酸响应盐胁迫第15页
        4.3 脂肪酸响应干旱胁迫第15页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5-17页
    6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紫苏种子中脂肪酸成分差异比较第18-24页
    1 材料第18页
        1.1 供试材料第18页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18页
            1.2.1 仪器第18页
            1.2.2 试剂第18页
    2 试验方法第18-19页
        2.1 样品处理第18-19页
        2.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第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22页
        3.1 不同品种紫苏种质生物学特性分析第19页
        3.2 不同品种紫苏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测定第19-22页
    4 讨论与结论第22-23页
    5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非生物胁迫下紫苏PfPDAT基因表达与其抗逆相关性研究第24-39页
    1 材料第24页
        1.1 供试材料第24页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4页
            1.2.1 仪器第24页
            1.2.2 试剂第24页
    2 试验方法第24-29页
        2.1 非生物胁迫处理第24-25页
        2.2 非生物胁迫下紫苏PfPDAT表达特性分析第25-27页
            2.2.1 RNA提取与检测第25页
            2.2.2 cDNA第一链合成第25-26页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26-27页
        2.3 非生物胁迫下紫苏幼苗抗逆性分析第27-29页
            2.3.1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第27页
            2.3.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第27-28页
            2.3.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第28页
            2.3.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37页
        3.1 紫苏总RNA的提取第29页
        3.2 非生物胁迫下紫苏PfPDAT的表达特性分析第29-31页
        3.3 非生物胁迫下对紫苏幼苗抗逆性的影响第31-37页
            3.3.1 非生物胁迫下对紫苏幼苗MDA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3.3.2 非生物胁迫下对紫苏幼苗SOD活性的影响第32-34页
            3.3.3 非生物胁迫下对紫苏幼苗POD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3.3.4 非生物胁迫下对紫苏幼苗CAT活性的影响第35-37页
    4 讨论与结论第37-38页
        4.1 非生物胁迫下紫苏PfPDAT基因的表达特性第37页
        4.2 非生物胁迫对紫苏抗逆性的影响第37-38页
    5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紫苏PfPDAT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第39-49页
    1 材料第39-40页
        1.1 植物材料第39页
        1.2 转化所用菌株、目的基因及载体第39页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9-40页
            1.3.1 仪器第39页
            1.3.2 试剂第39-40页
    2 试验方法第40-44页
        2.1 目的基因扩增与纯化第40-41页
        2.2 质粒提取与纯化第41页
        2.3 目的基因和载体双酶切及连接第41-42页
        2.4 制备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第42页
        2.5 连接产物转化及验证第42-44页
        2.6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3.1 pJC-Gly-DSRB:PfPDAT重组质粒鉴定第44-45页
        3.2 筛选培养基草丁膦浓度确定第45-46页
        3.3 转基因烟草阳性植株鉴定第46-48页
    4 讨论与结论第48页
    5 小结第48-49页
主要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Abstract第56-57页
附录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地理来源绿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叶面喷施油菜素内酯对阔世玛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