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支持型社会组织运作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以南京市J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为个案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3.1 国外支持型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支持型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3 研究述评第13-14页
    1.4 研究设计第14-15页
        1.4.1 研究对象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3 研究创新第14-15页
        1.4.4 个案选取第15页
    1.5 核心概念界定第15-18页
        1.5.1 社会治理创新第15-16页
        1.5.2 社会组织第16页
        1.5.3 支持型社会组织第16-18页
第二章 支持型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关性分析第18-23页
    2.1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类型、特征、功能及模式第18-20页
        2.1.1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类型第18-19页
        2.1.2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特征第19页
        2.1.3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功能第19-20页
        2.1.4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模式第20页
    2.2 支持型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关联第20-23页
        2.2.1 社会治理创新为支持型社会组织提供发展契机第21页
        2.2.2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助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第21-23页
第三章 南京市J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简介及其运作管理第23-35页
    3.1 南京市J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简介(简称“区中心”)第23-26页
        3.1.1 南京市J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自然概况第23页
        3.1.2 南京市J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平台架构第23-25页
        3.1.3 南京市J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功能策略第25-26页
    3.2 南京市J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运作机制第26-32页
        3.2.1 党建引领机制第26-29页
        3.2.2 公益创投机制第29-31页
        3.2.3 孵化培育机制第31-32页
    3.3 南京市J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管理模式--“1+1+N”模式第32-35页
        3.3.1 南京市J区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实现政社互动第32-33页
        3.3.2 南京市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现统筹运营第33页
        3.3.3 N个综合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第33-35页
第四章 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41页
    4.1 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第35-37页
        4.1.1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助于推进政社互动第35页
        4.1.2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助于形成多元共治第35-36页
        4.1.3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助于动员社会力量第36-37页
    4.2 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运作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38页
        4.2.1 推进力度不足导致党建元素欠缺第37页
        4.2.2 公信力不足导致公益性遭到质疑第37-38页
        4.2.3 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孵化成效偏低第38页
    4.3 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1页
        4.3.1 双重管理下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第38-39页
        4.3.2 协商机制欠缺难以实现长效联动第39页
        4.3.3 资金渠道单一难以维持常态管理第39-41页
第五章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支持型社会组织运作机制及管理模式的建设性思考第41-48页
    5.1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支持型社会组织运作机制完善建议第41-44页
        5.1.1 优化工作路径,构建有效党建引领机制第41-42页
        5.1.2 坚守公益之本,重塑合理公益创投机制第42-43页
        5.1.3 强化自身实力,实现高效孵化培育机制第43-44页
    5.2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支持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完善建议第44-48页
        5.2.1 厘清政社关系,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第44-45页
        5.2.2 构筑对话机制,合理实现三方长效联动第45-46页
        5.2.3 拓宽资金渠道,有效维持科学常态管理第46-4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第48-51页
    6.1 总结第48-49页
    6.2 反思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史密斯模型视角下农村低保政策执行问题研究--以通辽市为例
下一篇:沈阳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精准化的路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