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礼学文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1页 |
0.1 研究的缘起 | 第9页 |
0.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0.3 研究内容和研究特色 | 第10-11页 |
1 先秦至南朝礼学发展概说 | 第11-25页 |
1.1 先秦礼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11-14页 |
1.1.1 孔子对传统礼学的改良 | 第12-13页 |
1.1.2 荀子对礼学的补充 | 第13-14页 |
1.2 汉代礼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14-18页 |
1.2.1 议礼现象 | 第15-16页 |
1.2.2 《周礼》的成书和评价问题 | 第16-18页 |
1.3 魏晋时期礼学发展情况 | 第18-21页 |
1.3.1 曹魏和西晋时期 | 第18-19页 |
1.3.2 东晋时期 | 第19-21页 |
1.4 南朝时期礼学发展情况 | 第21-25页 |
1.4.1 刘宋时期 | 第21-22页 |
1.4.2 南齐时期 | 第22页 |
1.4.3 梁朝、陈朝时期 | 第22-25页 |
2 南朝礼学文献概况 | 第25-37页 |
2.1 刘宋礼学文献 | 第25-30页 |
2.2 南齐礼学文献 | 第30-32页 |
2.3 梁朝礼学文献 | 第32-35页 |
2.4 陈朝礼学文献 | 第35-37页 |
3 南朝礼学文献的特征 | 第37-44页 |
3.1 南朝礼学文献数量激增 | 第37-41页 |
3.1.1 礼学地位的突出 | 第38-39页 |
3.1.2 礼学人才辈出 | 第39-40页 |
3.1.3 南朝最高统治者的提倡 | 第40页 |
3.1.4 南朝经学的自身发展 | 第40-41页 |
3.2 南朝礼学文献内容细化 | 第41-42页 |
3.3 重视丧礼、丧服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