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威胁控制的安全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3-15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4页 |
1.2.2 应用价值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17-18页 |
1.4.1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安全网络关键技术 | 第19-30页 |
2.1 威胁与内部威胁 | 第19页 |
2.2 内部威胁的实施主体和作用客体 | 第19-22页 |
2.2.1 内部威胁的实施主体 | 第19-20页 |
2.2.2 内部威胁的作用客体 | 第20-22页 |
2.3 内部威胁的特点 | 第22页 |
2.4 产生内部威胁的原因 | 第22-24页 |
2.5 内部威胁检测模型 | 第24-29页 |
2.5.1 国外内部威胁检测模型 | 第24-27页 |
2.5.2 国内内部威胁检测模型 | 第27-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内部威胁的层次化模型 | 第30-44页 |
3.1 信息生命周期流转过程 | 第30-31页 |
3.1.1 信息生命周期的内涵 | 第30页 |
3.1.2 信息生命周期流转过程 | 第30-31页 |
3.2 信息生命周期的内部威胁层次化模型 | 第31-43页 |
3.2.1 层次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3.2.2 内部威胁层次化模型 | 第32-34页 |
3.2.3 内部威胁层次特征 | 第34-40页 |
3.2.4 内部威胁层次化模型量化 | 第40-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内部威胁控制模型 | 第44-56页 |
4.1 信息系统模型实例 | 第44-45页 |
4.1.1 用户基本情况 | 第44页 |
4.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 第44-45页 |
4.1.3 数据操作过程基本情况 | 第45页 |
4.2 信息系统内部威胁分析 | 第45-49页 |
4.2.1 用户个性化特征内部威胁分析 | 第45-46页 |
4.2.2 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威胁分析 | 第46-47页 |
4.2.3 信息操作过程内部威胁分析 | 第47-48页 |
4.2.4 信息系统内部威胁分析结论 | 第48-49页 |
4.3 基于内部威胁控制的安全网络构建方法分析 | 第49-55页 |
4.3.1 安全网络需求与目标 | 第49页 |
4.3.2 安全网络构建方法分析 | 第49-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内部威胁分析模型在系统中的应用 | 第56-61页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6-57页 |
5.1.1 安全管理系统 | 第57页 |
5.1.2 安全监控系统 | 第57页 |
5.1.3 安全审计系统 | 第57页 |
5.2 涉密网络内部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 | 第57-59页 |
5.2.1 安全管理内网计算机 | 第58页 |
5.2.2 安全控制管理主机非法接入 | 第58页 |
5.2.3 统一管理计算机接口、输入输出设备 | 第58页 |
5.2.4 注册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 第58页 |
5.2.5 监控网络行为和内网计算机 | 第58-59页 |
5.2.6 审计网络运行情况和计算机操作 | 第59页 |
5.3 实现内部威胁发生安全控制管理功能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5.5 创新点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