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应松乡村叙事的悲剧叙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乡村社会关系的悲剧呈现 | 第13-27页 |
第一节 社会体制缺陷与底层民众的悲剧性生存 | 第13-19页 |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异乡人的悲剧性生存 | 第19-21页 |
第三节 乡村伦理道德扭曲导致的悲剧 | 第21-24页 |
第四节 乡村女性的生存困境 | 第24-27页 |
第二章 乡民生存与自然生态的惨烈冲突 | 第27-33页 |
第一节 恶劣自然环境对乡民生存的挤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反抗自然意志的惨重代价 | 第28-33页 |
第三章 悲剧与自我精神的互为作用 | 第33-38页 |
第一节 乡民精神缺陷造成悲剧 | 第33-36页 |
第二节 个体精神分裂造成的悲剧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深化悲剧意识的叙事选择 | 第38-43页 |
第一节 苦难无望的小人物形象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悲剧情节的极致走向 | 第39-43页 |
第五章 作者悲剧意识成因探源 | 第43-46页 |
第一节 不顺遂的早期人生经历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关注现实的创作追求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