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5页 |
1.1.1 关于青少年体育的系列文件发布为本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 第11-12页 |
1.1.2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特征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认识对象 | 第12-14页 |
1.1.3 国际社会已有的评价经验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实践依据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7-32页 |
2.1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1 关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综述 | 第17-19页 |
2.1.2 关于儿童青少年静态生活方式研究的综述 | 第19-22页 |
2.1.3 关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测评方法研究的综述 | 第22-24页 |
2.1.4 关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环境研究的综述 | 第24-27页 |
2.1.5 关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评价研究的综述 | 第27-29页 |
2.2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 第29-32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2.2.2 核心概念 | 第30-32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2-35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32-3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33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33-34页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34-35页 |
4 “活力健康儿童全球联盟”评价经验的介绍 | 第35-45页 |
4.1 组织体系——AHKC慈善组织 | 第35-37页 |
4.1.1 AHKC慈善组织的成立背景与组织结构 | 第35-36页 |
4.1.2 AHKC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工作推动 | 第36-37页 |
4.2 评价体系的指标阐释与数据解读 | 第37-41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阐释 | 第37-39页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解读 | 第39-41页 |
4.3 工作推进——AHKC慈善组织的近期动向与国际推广 | 第41-45页 |
4.3.1 AHKC慈善组织的近期动向 | 第41-42页 |
4.3.2 AHKC慈善组织的国际推广 | 第42-45页 |
5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45-65页 |
5.1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行为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45-53页 |
5.1.1 身体活动水平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5.1.2 组织化体育参与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5.1.3 自主性身体活动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5.1.4 上下学交通方式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5.1.5 静态生活方式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50-52页 |
5.1.6 行为层次指标特征的综合分析 | 第52-53页 |
5.2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环境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53-61页 |
5.2.1 家庭综合环境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53-55页 |
5.2.2 学校综合环境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55-58页 |
5.2.3 社区综合环境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58-59页 |
5.2.4 环境层次指标特征的综合分析 | 第59-61页 |
5.3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政策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61-65页 |
5.3.1 政府政策的现状描述与特征分析 | 第61-63页 |
5.3.2 政策指标特征的综合分析 | 第63-65页 |
6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与联盟成员国的比较 | 第65-81页 |
6.1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与联盟成员国进行比较的视角和基础 | 第65-66页 |
6.1.1 比较的视角:人类发展指数 | 第65-66页 |
6.1.2 比较的基础:《研究报告》 | 第66页 |
6.2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行为层次结果与联盟成员国的比较 | 第66-71页 |
6.2.1 参与身体活动行为比较的联盟成员国 | 第66-67页 |
6.2.2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水平与联盟成员国的比较分析 | 第67-69页 |
6.2.3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行为指标与联盟成员国的比较分析 | 第69-71页 |
6.3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环境层次结果与联盟成员国的比较 | 第71-78页 |
6.3.1 参与环境层次比较的联盟成员国 | 第71-72页 |
6.3.2 上海市初中生家庭综合环境与联盟成员国的比较分析 | 第72-74页 |
6.3.3 上海市初中生学校综合环境与联盟成员国的比较分析 | 第74-76页 |
6.3.4 上海市初中生社区综合环境与联盟成员国的比较分析 | 第76-78页 |
6.4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与联盟成员国平均水平的综合比较 | 第78-81页 |
7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81-91页 |
7.1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行为层次的评定结果整体处在较低水平 | 第81-85页 |
7.2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环境没有促进良好身体活动行为的养成 | 第85-87页 |
7.3 分割并存与发展失衡是当前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活动环境的现状 | 第87-91页 |
8 促进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的对策 | 第91-102页 |
8.1 客观看待学生体质问题,提升大众的身体活动认知水平 | 第91-92页 |
8.2 借鉴国际社会成功经验,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评价体系 | 第92-93页 |
8.3 积极开展身体活动调查,及时公开发布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8.4 树立家庭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体育)环境基础的观念 | 第94-96页 |
8.5 规划社区和学校身体活动(体育)环境要平衡发展的思路 | 第96-97页 |
8.6 构建立体式、融合型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体育)环境 | 第97-100页 |
8.7 积极推进儿童青少年体育相关政策的导向和保障功能的发挥 | 第100-102页 |
9 结论 | 第102-103页 |
10 本研究的创新点、局限以及展望 | 第103-105页 |
10.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3页 |
10.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03页 |
10.3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03-105页 |
注释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3页 |
教育背景与读博期间科研经历 | 第123-125页 |
附件: | 第125-140页 |
学生问卷 | 第125-131页 |
家长问卷 | 第131-134页 |
教师问卷 | 第134-137页 |
AHKGA各指标原始含义、中文释义以及对应的问卷题项 | 第137-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