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安庆陈独秀纪念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引言第13-17页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一) 研究目的第13-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页
    二、文献综述第14-16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6页
        (二)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第16页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本论文的创新第16-17页
        (一)重点第16页
        (二)难点第16页
        (三)创新点第16-17页
第一章 陈独秀纪念馆的设立过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第17-30页
    一、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人生第17-21页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第18-20页
        (二)党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第20-21页
    二、党的领导人对陈独秀的评价第21-24页
        (一)毛泽东:陈独秀是有功劳的第21-22页
        (二)邓小平:不搞阴谋诡计第22-23页
        (三)胡耀邦:不能全盘否定第23-24页
        (四)其它领导人对陈独秀的评价第24页
    三、陈独秀纪念馆设立的过程第24-26页
        (一)重庆陈独秀纪念馆第24-25页
        (二)北京陈独秀纪念馆第25页
        (三)安庆陈独秀纪念馆第25-26页
    四、安庆陈独秀纪念馆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第26-30页
        (一)当前思想领域的不良倾向第26-28页
        (二)安庆陈独秀纪念馆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安庆陈独秀纪念馆的现状第30-37页
    一、纪念馆的整体设计风格第30-33页
        (一)徽派风格第30-32页
        (二)现代气息第32页
        (三)历史元素第32页
        (四)个性特征第32-33页
    二、纪念馆的空间布局第33-34页
        (一)展览区第33页
        (二)休息区第33-34页
        (三)办公区第34页
    三、展览区的六大功能主题第34-37页
        (一)英年志气第34-35页
        (二)惊天动地第35页
        (三)开天辟地第35页
        (四)浩然正气第35-36页
        (五)文人独秀第36页
        (六)一代伟人第36-37页
第三章 安庆陈独秀纪念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37-51页
    一、党史教育功能第37-43页
        (一)建党的历史第37-38页
        (二)统一战线的历史第38-39页
        (三)党内民主的历史第39-41页
        (四)党内斗争的历史第41-42页
        (五)党员先进性的历史第42页
        (六)独立自主的历史第42-43页
    二、国民性塑造功能第43-48页
        (一)民主思想第44页
        (二)科学思想第44-45页
        (三)爱国思想第45-46页
        (四)人权思想第46页
        (五)自由思想第46-47页
        (六)教育思想第47-48页
        (七)人文思想第48页
    三、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功能第48-51页
        (一)崇高的理想第48-49页
        (二)高尚的道德第49页
        (三)坦荡的胸怀第49页
        (四)坚定的立场第49页
        (五)独立的精神第49页
        (六)不懈的追求第49-51页
第四章 安庆陈独秀纪念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第51-67页
    一、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第51-53页
        (一)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第51页
        (二)尊重党史的基本结论第51-52页
        (三)吸收中央的最新提法第52页
        (四)融入的时代精神第52-53页
    二、挖掘陈独秀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第53-60页
        (一)政治价值第53-54页
        (二)经济价值第54-56页
        (三)文化价值第56-58页
        (四)社会价值第58-60页
    三、坚持陈独秀研究和研究成果教育相结合第60-62页
        (一)提出陈独秀文化第60-61页
        (二)凸现陈独秀的自由思想第61-62页
        (三)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第62页
    四、尊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第62-64页
        (一)社会效益优先第63页
        (二)兼顾经济效益第63-64页
        (三)扩大其社会影响第64页
    五、提高纪念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第64-67页
        (一)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第65页
        (二)不断丰富展馆资源第65页
        (三)运用新技术手段增强感染性第65-66页
        (四)促进馆藏资源数字化和图像化第66-67页
结束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PU调度的流水作业优化算法研究
下一篇:中德家庭子女的身份认同构建--以余德美小说《中国公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