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城轨列车运行一体化调整方法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5-3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7页
        1.2.1 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研究第20-24页
        1.2.2 基于一体化思想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法研究第24-25页
        1.2.3 既有研究方法总结第25-27页
    1.3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第27-28页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篇章结构第28-31页
2 基于时空状态网络的列车运行调整一体化建模第31-49页
    2.1 基于一体化思想的城轨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描述第31-38页
        2.1.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结构第31-35页
        2.1.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常用手段第35-36页
        2.1.3 列车运行图与速度曲线一体化调整问题描述第36-38页
    2.2 离散时空状态网络建模方法第38-42页
        2.2.1 时空网络表示列车运行图第38-39页
        2.2.2 考虑列车速度曲线的时空状态网络第39-41页
        2.2.3 考虑动态客流量的时空状态网络第41-42页
    2.3 近似动态规划方法综述第42-48页
        2.3.1 近似动态规划方法的发展第42-43页
        2.3.2 近似动态规划的研究现状第43-46页
        2.3.3 利用近似动态规划解决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研究思路第46-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3 面向随机延误的列车运行时分与速度曲线一体化调整方法第49-75页
    3.1 问题描述第49-52页
        3.1.1 符号表示第49-50页
        3.1.2 列车时刻表基本知识第50-51页
        3.1.3 随机延误下的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描述第51-52页
        3.1.4 性能评价指标定义第52页
    3.2 基于专家系统和强化学习的列车速度曲线实时计算方法第52-59页
        3.2.1 专家系统设计第53-56页
        3.2.2 强化学习算法设计第56-59页
    3.3 基于Q学习的列车运行时分与速度曲线一体化调整方法第59-65页
        3.3.1 基于随机停站时间的列车调整决策模型第60-63页
        3.3.2 Q学习算法设计第63-65页
    3.4 仿真算例第65-73页
        3.4.1 算例一第67-69页
        3.4.2 算例二第69-72页
        3.4.3 算例三第72-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4 基于动态不确定客流的城轨列车运行调整方法第75-105页
    4.1 问题描述第75-78页
        4.1.1 本章基本假设第76-77页
        4.1.2 符号和变量表示第77-78页
    4.2 数学模型第78-86页
        4.2.1 动态不确定客流建模第78-80页
        4.2.2 乘客上下车过程建模第80-83页
        4.2.3 面向乘客延误时间与运行能耗最小化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第83-86页
    4.3 模型转化与算法设计第86-93页
        4.3.1 模型转化框架第86-89页
        4.3.2 算法设计第89-93页
    4.4 仿真算例第93-103页
        4.4.1 算例1:仿真案例第94-96页
        4.4.2 算例2:实际案例第96-103页
    4.5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5 考虑加开备车的城轨列车运行调整方法第105-119页
    5.1 问题描述第105-107页
        5.1.1 本章基本假设第106页
        5.1.2 符号和变量表示第106-107页
    5.2 数学模型第107-110页
        5.2.1 模型约束第107-110页
        5.2.2 模型目标函数构建第110页
    5.3 模型转化与求解第110-113页
    5.4 仿真算例第113-118页
        5.4.1 算例一第114-115页
        5.4.2 算例二第115-118页
    5.5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9-123页
    6.1 结论第119-120页
    6.2 未来研究展望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1页
附录A第131-133页
附录B第133-13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7-14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人机目标跟踪与避障研究
下一篇:轨道设备修理周期预测及全寿命周期修理决策优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