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无人驾驶飞机论文

飞翼布局无人机起降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飞翼布局飞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飞翼布局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6-19页
    1.4 自抗扰控制技术及其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1 自抗扰控制技术原理简述第19页
        1.4.2 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9-21页
    1.5 飞翼布局无人机起降控制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23-26页
第2章 飞翼布局无人机动力学建模与品质特性分析第26-52页
    2.1 无人机的刚体运动方程第26-28页
        2.1.1 基本假设第26页
        2.1.2 坐标系的定义第26-27页
        2.1.3 基于体轴系建立的无人机刚体运动方程第27-28页
    2.2 无人机非线性气动力和力矩模型第28-30页
        2.2.1 非线性气动力模型第28-29页
        2.2.2 考虑风梯度影响的非线性气动力矩模型第29-30页
    2.3 地面对无人机的作用力和力矩模型第30-34页
        2.3.1 支撑力模型第31页
        2.3.2 摩擦力模型第31-33页
        2.3.3 侧向力模型第33-34页
    2.4 变化风场模型第34-41页
        2.4.1 地面边界层风切变模型第34-35页
        2.4.2 微下冲气流模型第35-41页
        2.4.3 离散突风模型第41页
    2.5 舵机模型和发动机动态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2.5.1 舵机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2.5.2 发动机动态模型的建立第42页
    2.6 飞翼布局无人机品质特性分析第42-50页
        2.6.1 气动布局与舵面配置第42-43页
        2.6.2 纵向品质特性分析第43-45页
        2.6.3 横航向品质特性分析第45-46页
        2.6.4 地面效应和起落架对无人机纵向飞行品质的影响第46-48页
        2.6.5 飞翼布局无人机非线性气动特性分析第48-50页
        2.6.6 阻力方向舵操纵耦合特性分析第50页
    2.7 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基于自抗扰的飞翼布局无人机姿态控制方法第52-74页
    3.1 基于串级自抗扰的姿态控制律设计第52-57页
        3.1.1 被控状态变量的选择第52-53页
        3.1.2 姿态控制律的设计第53-55页
        3.1.3 考虑阻力方向舵舵效非线性的舵偏指令计算第55-57页
    3.2 串级自抗扰姿态控制律的参数整定方法第57-63页
        3.2.1 控制律增益的初步整定第57-58页
        3.2.2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收敛性及其带宽的设置第58-63页
        3.2.3 控制律增益的整定流程第63页
    3.3 舵环节的影响与处理方法第63-66页
    3.4 仿真验证与分析第66-71页
    3.5 小结第71-74页
第4章 基于自抗扰的飞翼布局无人机起降控制方法第74-96页
    4.1 问题描述与分析第74-75页
        4.1.1 飞翼布局无人机纵向非线性气动特性的影响第74-75页
        4.1.2 低空风切变与地面效应的影响第75页
    4.2 新型控制构架的设计与推导第75-79页
    4.3 基于自抗扰的无人机起降控制回路设计第79-84页
        4.3.1 高度控制第79-80页
        4.3.2 侧向偏离控制第80-81页
        4.3.3 高度变化率控制第81页
        4.3.4 安排过渡过程第81-83页
        4.3.5 考虑地面效应对升降舵舵效的影响第83-84页
        4.3.6 自抗扰控制回路切换策略第84页
    4.4 半实物仿真验证与分析第84-94页
        4.4.1 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构建第84-85页
        4.4.2 姿态控制内环性能测试第85-86页
        4.4.3 抗风性能测试第86-88页
        4.4.4 着陆控制效果验证第88-91页
        4.4.5 起飞控制效果验证第91-92页
        4.4.6 气动参数拉偏校验第92-94页
    4.5 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穿越微下冲气流的飞翼布局无人机控制方法第96-116页
    5.1 基于舵面附加升力的复合控制方法第96-108页
        5.1.1 可控舵面附加升力的来源第96-98页
        5.1.2 复合控制构架设计第98-99页
        5.1.3 期望舵面附加升力和期望俯仰力矩的实现第99-101页
        5.1.4 复合控制策略与非线性动态指令分配第101-103页
        5.1.5 复合控制系统设计第103-105页
        5.1.6 仿真验证与分析第105-108页
    5.2 基于反演姿态内环的控制方法第108-114页
        5.2.1 基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反演姿态控制第109-111页
        5.2.2 仿真验证与分析第111-114页
    5.3 小结第114-116页
第6章 飞翼布局无人机自抗扰滑跑纠偏控制第116-136页
    6.1 飞翼布局无人机滑跑纠偏控制系统设计第116-126页
        6.1.1 基于自抗扰的滑跑纠偏控制律设计第116-120页
        6.1.2 纠偏执行机构动态控制分配第120-123页
        6.1.3 基于自抗扰的防滑刹车控制律设计第123-126页
    6.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26-134页
        6.2.1 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及动态控制分配效果验证第127-129页
        6.2.2 控制系统鲁棒性验证第129-134页
    6.3 小结第134-136页
第7章 滑跑起降控制系统综合设计与验证第136-150页
    7.1 滑跑起降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第136-141页
        7.1.1 滑跑起降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第136-137页
        7.1.2 航向控制回路设计第137-138页
        7.1.3 无人机滑跑起降控制策略设计第138-141页
    7.2 滑跑起降仿真验证与分析第141-148页
        7.2.1 仿真条件第141-142页
        7.2.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42-148页
    7.3 小结第148-150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50-152页
    8.1 论文工作总结第150-151页
    8.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68-170页
附录第170-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IMA的网络性能及机载数据完整性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结构动力学模型的总体—局部一体化修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