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7-25页 |
| 2.1 虚拟现实技术及可视化理论 | 第17-21页 |
| 2.1.1 虚拟现实技术定义 | 第17页 |
| 2.1.2 虚拟实现技术特征 | 第17-19页 |
| 2.1.3 煤矿井下生产作业流程模拟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第19-21页 |
| 2.2 煤矿井下生产作业流程三维虚拟建模软件3DSMax | 第21-22页 |
| 2.2.1 3DSMax优点 | 第21页 |
| 2.2.2 3DSMax建模方法 | 第21-22页 |
| 2.3 井下实体三维建模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 2.3.1 静态实体模型构建 | 第22-23页 |
| 2.3.2 动态实体模型构建 | 第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3章 三维矿山虚拟建模技术研究 | 第25-35页 |
| 3.1 VRP平台 | 第25-26页 |
| 3.1.1 VRP-Builder | 第25-26页 |
| 3.2 建模流程及技术 | 第26-27页 |
| 3.3 主要场景模型建模设计 | 第27-30页 |
| 3.3.1 地表模型设计 | 第27-28页 |
| 3.3.2 巷道及井下模型设计 | 第28-29页 |
| 3.3.3 人物模型及角色创建设计 | 第29-30页 |
| 3.4 动画展示模型设计 | 第30-31页 |
| 3.5 粒子系统模型设计 | 第31-3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 | 第35-45页 |
| 4.1 系统设计概念 | 第35-36页 |
| 4.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6-38页 |
| 4.2.1 系统功能分析 | 第37-38页 |
| 4.2.2 采矿过程分析 | 第38页 |
| 4.3 系统概要设计 | 第38-43页 |
| 4.3.1 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 第38-40页 |
| 4.3.2 系统的主流程图 | 第40-43页 |
| 4.4 UML图构建 | 第43-4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基于VRP平台的井下作业虚拟仿真系统实现 | 第45-58页 |
| 5.1 三维虚拟模型实现 | 第45-48页 |
| 5.1.1 三维虚拟模型实现 | 第45-47页 |
| 5.1.2 VRP中模型实现 | 第47-48页 |
| 5.2 虚拟仿真系统界面实现 | 第48-50页 |
| 5.2.1 界面布局 | 第48-49页 |
| 5.2.2 系统操作按键 | 第49-50页 |
| 5.3 虚拟仿真系统功能实现 | 第50-56页 |
| 5.3.1 煤矿井下生产作业流程模拟实现 | 第50-51页 |
| 5.3.2 瓦斯爆炸效果实现 | 第51-52页 |
| 5.3.3 冒顶效果实现 | 第52-54页 |
| 5.3.4 其他VRP场景效果实现例举 | 第54-56页 |
| 5.4 虚拟仿真系统作业流程 | 第56-57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导师简介 | 第64页 |
| 企业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