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憩休闲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明显 | 第15页 |
1.1.2 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 | 第15页 |
1.1.3 城市景观特色的营造 | 第15-16页 |
1.1.4 城市生态环境的需求 | 第16页 |
1.1.5 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 | 第16-17页 |
1.1.6 西安游憩休闲绿道存在问题 | 第17页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7-18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8-29页 |
1.3.1 国外城市绿道研究 | 第18-22页 |
1.3.2 国内城市绿道研究 | 第22-2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4.1 文献研究 | 第29页 |
1.4.2 案例分析 | 第29-30页 |
1.4.3 实地调研 | 第30页 |
1.4.4 归纳总结 | 第30页 |
1.4.5 实践拓展 | 第3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1.6 论文结构框架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33-43页 |
2.1 绿道 | 第33-35页 |
2.1.1 绿道的概念 | 第33页 |
2.1.2 绿道的构成要素 | 第33-34页 |
2.1.3 绿道的分类 | 第34-35页 |
2.2 游憩休闲绿道 | 第35-37页 |
2.2.1 游憩 | 第35页 |
2.2.2 休闲 | 第35-36页 |
2.2.3 游憩休闲绿道 | 第36页 |
2.2.4 游憩休闲绿道的功能 | 第36-37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7-40页 |
2.3.1 城市空间相关理论 | 第37-38页 |
2.3.2 道路生态学理论 | 第38页 |
2.3.3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38-39页 |
2.3.4 游憩学理论 | 第39-40页 |
2.4 使用者行为与心理研究 | 第40-42页 |
2.4.1 使用者内涵 | 第40页 |
2.4.2 使用者的行为特征研究 | 第40-41页 |
2.4.3 绿道景观要素对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影响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西安游憩休闲绿道现状调研 | 第43-78页 |
3.1 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3页 |
3.2 西安曲江唐城墙遗址公园绿道 | 第43-54页 |
3.2.1 绿道概况 | 第43-44页 |
3.2.2 调研范围 | 第44-45页 |
3.2.3 服务对象 | 第45页 |
3.2.4 绿道游径 | 第45-46页 |
3.2.5 休闲节点 | 第46-48页 |
3.2.6 绿道设施 | 第48-52页 |
3.2.7 景观小品 | 第52页 |
3.2.8 绿道绿化 | 第52-53页 |
3.2.9 总结 | 第53-54页 |
3.3 西安高新区唐延路绿道 | 第54-62页 |
3.3.1 绿道概况 | 第54-55页 |
3.3.2 调研范围 | 第55页 |
3.3.3 服务对象 | 第55页 |
3.3.4 绿道游径 | 第55-58页 |
3.3.5 休闲节点 | 第58-59页 |
3.3.6 服务设施 | 第59-60页 |
3.3.7 绿道绿化 | 第60-61页 |
3.3.8 总结 | 第61-62页 |
3.4 西安渭河生态景观绿道 | 第62-68页 |
3.4.1 绿道概况 | 第62-64页 |
3.4.2 服务对象 | 第64页 |
3.4.3 绿道游径 | 第64-65页 |
3.4.4 休闲节点 | 第65-66页 |
3.4.5 绿道设施 | 第66页 |
3.4.6 景观小品 | 第66-67页 |
3.4.7 绿道绿化 | 第67-68页 |
3.4.8 总结 | 第68页 |
3.5 西安灞河西岸滨河公园绿道 | 第68-72页 |
3.5.1 绿道概况 | 第68-69页 |
3.5.2 服务对象 | 第69页 |
3.5.3 绿道游径 | 第69-70页 |
3.5.4 休闲节点 | 第70页 |
3.5.5 绿道设施 | 第70-71页 |
3.5.6 绿道绿化 | 第71-72页 |
3.5.7 总结 | 第72页 |
3.6 长安绿道 | 第72-77页 |
3.6.1 绿道概况 | 第72-73页 |
3.6.2 服务对象 | 第73页 |
3.6.3 休闲节点 | 第73-74页 |
3.6.4 绿道游径 | 第74-75页 |
3.6.5 绿道设施 | 第75-76页 |
3.6.6 绿道绿化 | 第76-77页 |
3.6.7 总结 | 第7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游憩休闲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 第78-96页 |
4.1 游憩休闲绿道的空间构成 | 第78页 |
4.1.1 行进空间 | 第78页 |
4.1.2 停留空间 | 第78页 |
4.2 游憩休闲绿道的设计原则 | 第78-81页 |
4.2.1 易辨性原则 | 第78-79页 |
4.2.2 观赏性原则 | 第79页 |
4.2.3 文化性原则 | 第79页 |
4.2.4 人性化原则 | 第79-80页 |
4.2.5 生态性原则 | 第80页 |
4.2.6 舒适性原则 | 第80页 |
4.2.7 安全性原则 | 第80-81页 |
4.3 游憩休闲绿道的设计思路 | 第81-85页 |
4.3.1 遵循多元复合的理念 | 第81页 |
4.3.2 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 第81-82页 |
4.3.3 构建连续的行进空间 | 第82页 |
4.3.4 丰富停留空间的类型 | 第82-84页 |
4.3.5 实施明确的功能分区 | 第84页 |
4.3.6 关注游客的衍生需求 | 第84页 |
4.3.7 兼顾绿道的多重功能 | 第84-85页 |
4.4 游憩休闲绿道的空间要素设计 | 第85-95页 |
4.4.1 铺装材料 | 第85-86页 |
4.4.2 隔离设施 | 第86-87页 |
4.4.3 标识系统 | 第87-88页 |
4.4.4 遮蔽性构筑物 | 第88-89页 |
4.4.5 无障碍设施 | 第89页 |
4.4.6 停车场 | 第89-91页 |
4.4.7 景观小品 | 第91页 |
4.4.8 地形设计 | 第91-92页 |
4.4.9 植物设计 | 第92-9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五章 西安秦岭太平峪片区绿道改造实践 | 第96-116页 |
5.1 秦岭太平峪片区绿道示范段 | 第96-99页 |
5.1.1 绿道概况 | 第96页 |
5.1.2 问卷调查 | 第96-97页 |
5.1.3 存在问题 | 第97-99页 |
5.2 秦岭太平峪片区绿道改善建议 | 第99-104页 |
5.2.1 加强绿道与周边景观资源的结合 | 第99-100页 |
5.2.2 提高绿道的可达性 | 第100-101页 |
5.2.3 提高绿道环境质量 | 第101-102页 |
5.2.4 完善绿道服务设施 | 第102-103页 |
5.2.5 增强文化推广和科普教育 | 第103页 |
5.2.6 开发与改进游憩项目 | 第103页 |
5.2.7 坚持保护绿道及周边原生态的环境 | 第103页 |
5.2.8 加强维护管理,提升认知度 | 第103-104页 |
5.3 秦岭太平峪片区绿道改造方案 | 第104-115页 |
5.3.1 整体设计 | 第104-105页 |
5.3.2 空间构成 | 第105-108页 |
5.3.3 服务设施 | 第108-111页 |
5.3.4 标识系统 | 第111页 |
5.3.5 铺装设计 | 第111-112页 |
5.3.6 种植设计 | 第112-11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研究结论 | 第116-117页 |
研究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
附录 | 第120-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