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2.3 简要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权力监督的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7页 |
2.2 加强纪检监察权力监督制约的理论依据 | 第17-22页 |
2.2.1 权力监督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党内监督思想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权力监督的现状 | 第22-31页 |
3.1 监督主体 | 第22-24页 |
3.1.1 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 | 第22-23页 |
3.1.2 案件监督管理室 | 第23-24页 |
3.1.3 案件审理室 | 第24页 |
3.2 监督制度 | 第24-26页 |
3.2.1 全国性制度 | 第24-25页 |
3.2.2 地方性制度 | 第25-26页 |
3.3 监督体制 | 第26页 |
3.4 监督效果 | 第26-27页 |
3.5 实践探索 | 第27-31页 |
3.5.1 长春市纪检监察系统推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 | 第27-28页 |
3.5.2 福建省莆田市建立防控风险四项举措、五项机制 | 第28-29页 |
3.5.3 北京市建立纪检监察巡察制度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41页 |
4.1 典型案例 | 第31-34页 |
4.1.1 袁卫华泄露案情案 | 第31-32页 |
4.1.2 张某某收受被调查对象钱物案 | 第32-33页 |
4.1.3 沈佳违纪案例 | 第33-34页 |
4.2 相关启示及内部监督存在问题 | 第34-36页 |
4.2.1 理想信念教育放松 | 第34-35页 |
4.2.2 监督制度存在漏洞 | 第35页 |
4.2.3 内部监督环节虚化 | 第35-36页 |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4.3.1 重信任轻监督的思想观念 | 第36-37页 |
4.3.2 内部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 | 第37-38页 |
4.3.3 监督制度设计不完善 | 第38-39页 |
4.3.4 双重领导体制导致监督漏洞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内部权力监督经验 | 第41-44页 |
5.1 香港廉政公署内部权力监督经验 | 第41-42页 |
5.1.1 机构的独立性 | 第41页 |
5.1.2 专设内部监察组织 | 第41-42页 |
5.1.3 较高的道德和纪律要求 | 第42页 |
5.1.4 福利与处罚并重 | 第42页 |
5.1.5 权力分配合理平衡 | 第42页 |
5.2 美国监察长办公室内部权力监督经验 | 第42-43页 |
5.2.1 保持机构的独立性 | 第43页 |
5.2.3 注重财产申报 | 第43页 |
5.2.4 注重内部审计 | 第43页 |
5.3 启示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权力监督机制的措施 | 第44-54页 |
6.1 强化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权力监督意识 | 第44-46页 |
6.1.1 加强教育引导,筑牢心理防线 | 第45页 |
6.1.2 完善制度规范、加强惩戒力度 | 第45-46页 |
6.2 完善纪检监察内部监督机构和制度 | 第46-49页 |
6.2.1 提高纪检监察队伍待遇水平 | 第46-48页 |
6.2.2 实行纪检监察干部财产申报制度 | 第48-49页 |
6.3 加强内部工作程序职责配属的制约 | 第49-51页 |
6.3.1 实行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分设 | 第49-50页 |
6.3.2 增加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案件复查”职能 | 第50-51页 |
6.4 强化垂直领导制度设计 | 第51-54页 |
6.4.1 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的独立性,使其身份相对“异体化” | 第52页 |
6.4.2 保障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人员的基本权益,使其利益相对“异体化”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