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西岗区某工程大直径桩基检测及承载力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桩基检测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常用桩基检测方法 | 第14页 |
1.2.2 国内外桩基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2.3 国内外先进桩基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2章 常见桩基类型和缺陷以及检测方法 | 第21-35页 |
2.1 桩的类型 | 第21页 |
2.2 常见桩基缺陷及产生原因 | 第21-25页 |
2.2.1 扩径 | 第22页 |
2.2.2 缩径 | 第22-23页 |
2.2.3 离析 | 第23-24页 |
2.2.4 空洞和夹泥 | 第24页 |
2.2.5 断桩 | 第24-25页 |
2.3 常用桩基检测方法及原理 | 第25-34页 |
2.3.1 低应变反射波法 | 第26-28页 |
2.3.2 声波透射法 | 第28-30页 |
2.3.3 静载荷试验法 | 第30-32页 |
2.3.4 钻心法 | 第32-33页 |
2.3.5 常用桩基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桩基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35-62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5-39页 |
3.1.1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 第35页 |
3.1.2 场地地层结构 | 第35-37页 |
3.1.3 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 第37页 |
3.1.4 不良地质作用 | 第37-38页 |
3.1.5 气象条件 | 第38页 |
3.1.6 场地稳定性与均匀性评价 | 第38-39页 |
3.2 大直径桩完整性检测 | 第39-45页 |
3.2.1 检测依据 | 第39页 |
3.2.2 检测设备及型号 | 第39-40页 |
3.2.3 试验设备及方法 | 第40-45页 |
3.3 检测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45-59页 |
3.3.1 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3.3.2 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3.3.3 钻心法检测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3.3.4 静荷载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3.3.5 桩周土侧阻力的确定 | 第57-59页 |
3.4 检测结果分析 | 第59页 |
3.5 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大直径桩承载力模拟及对比分析 | 第62-85页 |
4.1 FLAC3D简介 | 第62-63页 |
4.2 FLAC3D计算原理 | 第63-66页 |
4.2.1 FLAC3D求解流程 | 第63-64页 |
4.2.2 有限差分方程 | 第64-66页 |
4.3 本构模型 | 第66-67页 |
4.4 大直径桩承载力模拟 | 第67-74页 |
4.4.1 基本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4.4.2 模型边界条件的选取与参数的赋值 | 第68-69页 |
4.4.3 初始自重应力平衡 | 第69-72页 |
4.4.4 加载模拟计算 | 第72-74页 |
4.5 扩底桩承载力模拟及对比分析 | 第74-84页 |
4.5.1 扩底桩简介 | 第74-75页 |
4.5.2 扩底桩基本模型的建立 | 第75-76页 |
4.5.3 初始自重应力平衡 | 第76-78页 |
4.5.4 加载模拟计算 | 第78-80页 |
4.5.5 缩小桩径扩底桩加载模拟计算 | 第80-82页 |
4.5.6 对比分析 | 第82-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5.1 结论 | 第85页 |
5.2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