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词的创作接受和传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问题与创新点 | 第10-12页 |
上篇 黄庭坚词对前人的创作接受 | 第12-31页 |
第一节 文本层面的接受 | 第12-17页 |
一、驱遣前人语词 | 第12-14页 |
二、化用前人句意 | 第14-16页 |
三、袭用前人成句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艺术层面的接受 | 第17-21页 |
一、立意构思:作翻案语 | 第17-19页 |
二、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 第19-20页 |
三、修辞手法:曲喻与借代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审美层面的接受 | 第21-28页 |
一、意象的接受 | 第21-25页 |
二、意境的接受 | 第25-28页 |
篇章小结 | 第28-31页 |
下篇 黄庭坚词在后世的传播接受 | 第31-65页 |
第一节 题材的继承与创新 | 第31-38页 |
一、对黄词题材的继承 | 第32-35页 |
二、对黄词题材的创新 | 第35-38页 |
第二节 风格精神的认同与超越 | 第38-46页 |
一、渔父情怀的抒写 | 第38-41页 |
二、达观的人生态度 | 第41-43页 |
三、茶酒精神的展现 | 第43-46页 |
第三节 创作手法的借鉴与发扬 | 第46-54页 |
一、用俗 | 第46-48页 |
二、用典 | 第48-50页 |
三、立意深至 | 第50-54页 |
第四节 黄庭坚词在后世的传播接受分析 | 第54-63页 |
一、时代:明清接受频繁 | 第54-56页 |
二、词作:雅词的胜利 | 第56-59页 |
三、词人:群体特征显著 | 第59-63页 |
篇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附录一 黄庭坚词对前人的接受表 | 第72-82页 |
附录二 后世词人次韵、效体黄庭坚词表 | 第82-88页 |
附录三 后世名家词选选录黄庭坚词排行榜 | 第88-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