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SIBR阻尼性能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34页 |
| ·阻尼材料概述 | 第11-13页 |
| ·橡胶类阻尼材料的作用机理 | 第11页 |
| ·橡胶类阻尼材料的设计原则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橡胶类阻尼材料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 ·SIBR阴离子聚合方法 | 第13-15页 |
| ·一步加料法 | 第14页 |
| ·多步加料法 | 第14页 |
| ·条件渐变法 | 第14页 |
| ·连续聚合法 | 第14-15页 |
| ·偶联法 | 第15页 |
| ·SIBR的阴离子聚合体系 | 第15-20页 |
| ·引发剂体系 | 第15-17页 |
| ·调节剂 | 第17-18页 |
| ·复合引发体系 | 第18-19页 |
| ·偶联剂 | 第19页 |
| ·溶剂 | 第19-20页 |
| ·SIBR的聚合实施工艺 | 第20-24页 |
| ·单一T_g线性SIBR的合成 | 第20-21页 |
| ·多个T_g线性SIBR的合成 | 第21-22页 |
| ·星型SIBR的合成 | 第22-24页 |
| ·SIBR的结构与性能 | 第24-26页 |
| ·SIBR的序列结构 | 第24-25页 |
| ·SIBR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25页 |
| ·SIBR的性能 | 第25-26页 |
| ·加氢催化剂和催化体系 | 第26-33页 |
| ·非均相催化体系 | 第26-27页 |
| ·均相催化体系 | 第27-33页 |
|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 ·原料及精制 | 第34-35页 |
| ·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 ·三异丁基铝浓度的标定 | 第35-36页 |
| ·环烷酸镍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 ·SIBR三元无规共聚物的制备 | 第37-38页 |
| ·SIBR三元共聚物的氢化反应 | 第38页 |
| ·开炼试验 | 第38页 |
| ·硫化试验 | 第38-39页 |
| ·热空气老化试验 | 第39页 |
| ·测试方法与表征 | 第39-42页 |
| ·红外特征吸收峰表征 | 第39-40页 |
| ·微观结构表征 | 第40页 |
|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40页 |
| ·T_g表征和热分析 | 第40页 |
| ·加氢度的表征 | 第40-41页 |
| ·邵氏硬度A表征 | 第41页 |
| ·拉伸性能测试 | 第41页 |
|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 第41-4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8页 |
| ·SIBR的合成与分析表征 | 第42-49页 |
| ·FT-IR谱图分析 | 第42-43页 |
| ·~1H-NMR谱图分析 | 第43-46页 |
|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分析 | 第46-48页 |
| ·DSC谱图分析 | 第48页 |
| ·阴离子聚合反应小结 | 第48-49页 |
| ·SIBR三元共聚物的Al/Ni氢化反应 | 第49-58页 |
| ·极性添加剂对SIBR氢化反应的影响 | 第50-55页 |
| ·大釜制备不同加氢度的HSIBR | 第55页 |
| ·TMEDA对氢化反应体系温升热效应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加氢反应小结 | 第57-58页 |
| 4 SIBR及HSIBR的性能分析 | 第58-77页 |
| ·老化性能 | 第58页 |
| ·拉伸性能 | 第58-62页 |
| ·基础胶拉伸性能分析 | 第58-60页 |
| ·同一单体配比不同加氢度试样的拉伸性能 | 第60-61页 |
| ·同一单体配比不同老化时间试样的拉伸性能 | 第61页 |
| ·调节剂不同加入方式下试样的拉伸性能 | 第61-62页 |
| ·硬度性能 | 第62-67页 |
| ·不同单体配比、不同加氢度试样老化前后硬度分析 | 第62-64页 |
| ·不同老化时间的试样老化前后的硬度分析 | 第64页 |
| ·外推法计算贮存期简介 | 第64-67页 |
| ·动态力学性能 | 第67-77页 |
| ·不同单体配比SIBR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68-70页 |
| ·HSIBR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70-74页 |
| ·动态力学性能探讨 | 第74-77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