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人体形态学论文--人体组织学论文

开端同轴探头法人体组织介电特性测量影响因素探索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 论文工作及结构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介电特性相关机制及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原理第19-26页
    2.1 介电特性第19-21页
    2.2 开端同轴探头法介电特性测量原理第21-26页
第三章 介电特性测量相关影响因素探索第26-60页
    3.1 引言第26-28页
    3.2 实验平台设计第28-32页
        3.2.1 实测系统第28-29页
        3.2.2 仿真系统第29-31页
        3.2.3 系统校准结果第31-32页
    3.3 网络分析仪输出功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第32-41页
        3.3.1 实验方案设计第32-33页
        3.3.2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3.4 网络分析仪输出功率对探头探测深度的影响第41-55页
        3.4.1 实验方案设计第41-43页
        3.4.2 结果与分析第43-55页
    3.5 探头作用在被测物上的压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第55-58页
        3.5.1 实验方案设计第55-57页
        3.5.2 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3.6 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人体结直肠组织介电特性测量研究第60-76页
    4.1 引言第60-61页
    4.2 方法和材料第61-65页
        4.2.1 生物组织介电特性第61-62页
        4.2.2 样品准备第62-63页
        4.2.3 测量系统搭建及数据获取第63-64页
        4.2.4 数据统计分析第64页
        4.2.5 数据拟合第64-6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5-74页
        4.3.1 恶性组织、癌旁1cm、3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比较第65-67页
        4.3.2 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介电特性比较第67-68页
        4.3.3 正常组织黏膜面和浆膜面介电特性对比第68-70页
        4.3.4 测量数据拟合结果第70-71页
        4.3.5 测量结果与文献结果比较第71-72页
        4.3.6 讨论第72-74页
    4.4 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5.1 总结第76-77页
    5.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93页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归液膀胱灌注对腺性膀胱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银屑平丸对小鼠银屑病样模型血清中TGF-β、IL-10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