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17页 |
1.1 微生物转化天然药物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1.1.1 甘草皂苷的微生物转化 | 第10-13页 |
1.1.2 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1.3 微生物/酶的改性研究 | 第13-16页 |
1.2 本课题研究任务 | 第16-17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2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2.黑曲霉微生物法转化甘草皂苷 | 第17-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2.1.1 实验菌种 | 第1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2.1.4 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实验的一般步骤 | 第19页 |
2.2.2 复合诱变及筛选方法 | 第19-20页 |
2.2.3 诱变致死率及复筛 | 第20-21页 |
2.2.4 种子液培养 | 第21页 |
2.2.5 液体发酵培养 | 第21页 |
2.2.6 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测定及转化率的计算 | 第21-22页 |
2.2.7 产酶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2页 |
2.3.1 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22-26页 |
2.3.2 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转化率的测定 | 第26-30页 |
2.3.3 菌种的 18SrDNA鉴定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2.3.4 诱变菌株遗传稳定性测定 | 第31-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3.米曲霉微生物法转化甘草皂苷 | 第33-4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1.1 实验菌种 | 第3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3.2.1 米曲霉的紫外诱变 | 第34-36页 |
3.2.2 米曲霉诱变高效菌的产酶条件单因素优化 | 第36-37页 |
3.2.3 高效米曲霉遗传稳定性的验证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3.3.1 高效菌的紫外诱变及检测结果 | 第38-40页 |
3.3.2 菌种的 18SrDNA鉴定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3.3.3 米曲霉发酵单因素优化 | 第42-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4.粗提 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49-58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9-5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9-50页 |
4.1.3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4.1.4 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50-5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4.2.1 发酵粗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4.2.2 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条件及转化率计算 | 第51页 |
4.2.3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粗提 | 第51-52页 |
4.2.4 β-葡萄糖醛酸苷酶酶学性质的测定方法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4.3.1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最适温度 | 第53-54页 |
4.3.2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热稳定性 | 第54-55页 |
4.3.3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最适pH | 第55-56页 |
4.3.4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pH稳定性 | 第56-57页 |
4.3.5 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测定 | 第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 第58-66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58-59页 |
5.1.3 溶液的配制 | 第59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5.2.1 色谱条件 | 第59-61页 |
5.2.2 标准曲线绘制 | 第61-62页 |
5.2.3 检出限与线性范围 | 第62-63页 |
5.2.4 精密度试验 | 第63页 |
5.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63-64页 |
5.3 讨论 | 第64-65页 |
5.4 小结 | 第65-66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