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1 生物素的结构组成 | 第14页 |
1.2 生物素的合成 | 第14-15页 |
1.3 生物素的应用 | 第15-20页 |
1.3.1 生物素能改善肉质和提高胴体质量 | 第15页 |
1.3.2 生物素能改善母畜的繁殖性能 | 第15-16页 |
1.3.3 生物素可以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 第16-17页 |
1.3.4 生物素可以减少家畜蹄病的发生 | 第17-18页 |
1.3.5 生物素在核酸探针标记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6 生物素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 第20页 |
1.4 生物素高效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0-23页 |
1.4.1 气相色谱法 | 第20页 |
1.4.2 薄层色谱法 | 第20页 |
1.4.3 光学分析法 | 第20-21页 |
1.4.3.1 分光光度法 | 第21页 |
1.4.3.2 荧光法和荧光滴定法 | 第21页 |
1.4.4 电化学分析法 | 第21-22页 |
1.4.5 微生物法 | 第22页 |
1.4.6 生物素测定方法的新进展 | 第22-23页 |
1.4.7 酶联免疫法 | 第23页 |
1.4.8 生物素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1.5 生物素的缺乏引起的疾病 | 第23-24页 |
1.6 生物素的研究前景 | 第24-26页 |
2 引言 | 第26-27页 |
3.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3.1.1 试验地点及时间 | 第27页 |
3.1.2 试验母牛的选择 | 第27页 |
3.1.3 试验药物 | 第27页 |
3.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7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7-31页 |
3.2.1 试验母牛分组 | 第27-28页 |
3.2.2 试验牛的饲养管理 | 第28-29页 |
3.2.3 淘汰试验牛卵巢的获取 | 第29页 |
3.2.4 试验牛卵巢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29-30页 |
3.2.5 试验牛血液的采集及激素测定 | 第30页 |
3.2.6 繁殖性能各项测定指标 | 第30-31页 |
3.2.7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31-44页 |
4.1 不同剂量生物素对奶牛的发情受胎效果 | 第31-33页 |
4.2 不同剂量生物素对奶牛产犊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4.3 不同剂量生物素对奶牛产犊指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 不同剂量生物素对奶牛产后发情的影响 | 第35-37页 |
4.5 不同剂量生物素对奶牛发情周期不同时期雌二醇水平的影响 | 第37-38页 |
4.6 不同剂量生物素对奶牛发情周期不同时间孕酮水平影响 | 第38-41页 |
4.7 不同剂量生物素对奶牛卵巢卵泡发育的影响 | 第41-44页 |
5 讨论 | 第44-49页 |
5.1 生物素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5.1.1 生物素的基本功能 | 第44-45页 |
5.1.2 生物素、蛋白质与奶牛繁殖性能的关系 | 第45页 |
5.1.3 生物素、能量与奶牛繁殖性能的关系 | 第45-46页 |
5.1.4 生物素与胚胎 | 第46页 |
5.1.5 生物素与动物繁殖机能的关系 | 第46-47页 |
5.2 生物素对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 生物素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 第48-49页 |
6.结论 | 第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