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人面子叶抗铜绿假单胞杆菌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 第13-22页 |
| 1.微量量热法及微量量热仪 | 第13-14页 |
| 2.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 2.1 仪器 | 第14页 |
| 2.2 菌株 | 第14页 |
| 2.3 培养基 | 第14-15页 |
| 2.4 供试品 | 第15页 |
| 2.5 实验试剂 | 第15页 |
| 3.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 4.实验结果 | 第16-21页 |
| 4.1 铜绿假单胞杆菌正常生长代谢的产热曲线 | 第16-17页 |
| 4.2 人面子叶抗铜绿假单胞杆菌生长代谢的生物热活性指纹图谱 | 第17-18页 |
| 4.3 人面子叶抗铜绿假单胞杆菌生长代谢的生物热活性参数 | 第18-19页 |
| 4.4 基于主成分分析确认人面子叶抗铜绿假单胞杆菌活性部位 | 第19-21页 |
| 5.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人面子叶活性部位物质基础研究 | 第22-42页 |
| 1.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 2.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5-40页 |
| 2.1 人面子叶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第25-27页 |
| 2.2 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27-39页 |
| 2.3 EB4-50-23、Jia-23、EB5-50-6互变异构反应机理 | 第39-40页 |
| 3.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人面子叶抗铜绿假单胞杆菌药效活性评价 | 第42-50页 |
| 1.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1.1 仪器 | 第42页 |
| 1.2 菌株 | 第42页 |
| 1.3 培养基 | 第42-43页 |
| 1.4 供试品 | 第43页 |
| 2.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3.实验结果 | 第44-49页 |
| 3.1 铜绿假单胞杆菌正常生长代谢的产热曲线 | 第44-45页 |
| 3.2 黄酮抗铜绿假单胞杆菌生长代谢的生物热活性指纹图谱 | 第45-46页 |
| 3.3 黄酮抗铜绿假单胞杆菌生长代谢的生物热活性参数 | 第46-47页 |
| 3.4 基于主成分分析评价人面子叶中黄酮成分抗铜绿假单胞杆菌活性 | 第47-49页 |
| 4.小结 | 第49-50页 |
| 正文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文献综述 | 第55-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编论著 | 第63-64页 |
| 主要化合物图谱 | 第6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