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台湾杉论文

秃杉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秃杉树种特性第15-16页
    1.3 秃杉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6-24页
        1.3.1 秃杉遗传育种研究第16-18页
        1.3.2 秃杉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第18-19页
        1.3.3 秃杉生物学特性研究第19-20页
        1.3.4 秃杉木材材性研究第20-21页
        1.3.5 秃杉和杉木对比分析研究第21-22页
        1.3.6 秃杉生物量、生长规律研究第22-23页
        1.3.7 秃杉生产力研究第23-24页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4-25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5-26页
    1.6 论文特色及创新第26-27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2.1 试验区概况第27页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2.2.1 样地设置与调查第27页
        2.2.2 秃杉生物量测定第27-28页
        2.2.3 秃杉生产力测定第28-29页
        2.2.4 解析木测定第29页
        2.2.5 秃杉各器官碳库、氮库的测定第29页
    2.3 数据分析第29-30页
第三章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研究第30-35页
    3.1 单株秃杉人工林生物量第30-31页
    3.2 秃杉人工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格局第31-32页
    3.3 秃杉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第32-34页
        3.3.1 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第32-33页
        3.3.2 凋落物层生物量第33-34页
    3.4 秃杉人工林生产力研究第34-35页
第四章 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第35-39页
    4.1 胸径生长分析第36页
    4.2 树高生长分析第36-37页
    4.3 材积生长分析第37-39页
第五章 秃杉人工林碳库和氮库分配格局第39-42页
    5.1 单株秃杉人工林碳库和氮库分配格局第39-40页
    5.2 秃杉人工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库和氮库分配特征第40页
    5.3 秃杉人工林林分碳库和氮库分配格局第40-42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2-45页
    6.1 结论第42-43页
        6.1.1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第42页
        6.1.2 秃杉人工林生产力第42-43页
        6.1.3 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第43页
        6.1.4 秃杉人工林碳库和氮库分配格局第43页
    6.2 讨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九连山毛红椿种子特性及其活力研究
下一篇:垄作摆栽油菜的增产机理及适宜密度和薹肥施用时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