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一、绪论 | 第8-13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基本思路 | 第11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四)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二、人格、道德人格与公民道德人格 | 第13-22页 | 
| (一)人格 | 第13-16页 | 
| 1、人格是“自我” | 第13-14页 | 
| 2、人格是关系性的“自我” | 第14-15页 | 
| 3、人格是知情意的统一 | 第15-16页 | 
| (二)道德人格 | 第16-19页 | 
| 1、君子人格 | 第17-18页 | 
| 2、主体性人格 | 第18-19页 | 
| (三)公民道德人格 | 第19-22页 | 
| 1、“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引入和变迁 | 第19-20页 | 
| 2、公民道德人格的内涵 | 第20-22页 | 
| 三、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存在的问题 | 第22-31页 | 
| (一)公民权利意识模糊 | 第22-24页 | 
| 1、义务本位与权利意识的缺失 | 第22-23页 | 
| 2、人格物化与权利意识的失范 | 第23-24页 | 
| (二)道德情感失衡 | 第24-28页 | 
| 1、人情的泛滥 | 第24-26页 | 
| 2、道德情感冷漠 | 第26-28页 | 
| (三)个体道德意志软弱 | 第28-31页 | 
| 1、权威人格统摄依附性人格 | 第28-29页 | 
| 2、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脱节 | 第29-31页 | 
| 四、塑造健全的公民道德人格 | 第31-42页 | 
| (一)身份平等与权利意识 | 第31-34页 | 
| 1、公民身份的“类”认同 | 第31-32页 | 
| 2、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的统一 | 第32-34页 | 
| (二)道德情感的复归与丰富 | 第34-37页 | 
| 1、普遍友善的建立 | 第34-35页 | 
| 2、道德感的养成 | 第35-37页 | 
| (三)逆商修炼与道德意志提升 | 第37-42页 | 
| 1、逆商的修炼 | 第37-39页 | 
| 2、自强不息的道德意志追求 | 第39-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