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Ray渲染器的陶瓷材质的表现与开发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9页 |
·本选题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2 VRay渲染理论与优势 | 第11-15页 |
·渲染的基本原理与流程 | 第11-12页 |
·渲染的基本原理 | 第11页 |
·渲染的基本流程 | 第11-12页 |
·关于VRay渲染器 | 第12-15页 |
·VRay渲染器优势 | 第12-13页 |
·光线跟踪算法 | 第13-15页 |
3 陶瓷材质种类的划分 | 第15-24页 |
·陶器 | 第15-17页 |
·彩陶 | 第15页 |
·黑陶 | 第15-16页 |
·白陶 | 第16页 |
·灰陶 | 第16页 |
·彩绘陶 | 第16-17页 |
·釉陶 | 第17页 |
·紫砂 | 第17页 |
·瓷器 | 第17-22页 |
·釉的种类划分 | 第18-19页 |
·按釉的配料组成划分 | 第18页 |
·按釉的烧成温度划分 | 第18-19页 |
·按釉的外观特征划分 | 第19页 |
·色釉瓷 | 第19-22页 |
·炻器 | 第22-24页 |
4 VRay渲染器对于陶材质的模拟 | 第24-28页 |
·对于陶泥材质的模拟 | 第24页 |
·对于黑陶材质的模拟 | 第24-25页 |
·对于白陶材质的模拟 | 第25-26页 |
·对于紫砂材质的模拟 | 第26-28页 |
5 VRay渲染器对于瓷材质的模拟 | 第28-45页 |
·福建建白瓷材质的模拟 | 第28-29页 |
·龙泉青瓷材质的模拟 | 第29-31页 |
·哥釉瓷材质的模拟 | 第29-30页 |
·弟釉瓷材质的模拟 | 第30-31页 |
·定窑瓷材质的模拟 | 第31-36页 |
·黑定材质的模拟 | 第32-33页 |
·北定材质的模拟 | 第33页 |
·南定材质的模拟 | 第33-34页 |
·土定材质的模拟 | 第34-35页 |
·紫定材质的模拟 | 第35-36页 |
·琉璃釉材质的模拟 | 第36页 |
·珍珠釉材质的模拟 | 第36-37页 |
·流动釉材质的模拟 | 第37-38页 |
·窑变釉材质的模拟 | 第38-42页 |
·绞胎釉材质的模拟 | 第38-39页 |
·曜变天目釉材质的模拟 | 第39-40页 |
·油滴盏材质的模拟 | 第40-41页 |
·景德镇仿钧釉瓷材质的模拟 | 第41-42页 |
·其它颜色釉瓷材质的模拟 | 第42-45页 |
·秘色瓷材质的模拟 | 第42-43页 |
·珠光青瓷(同安窑青瓷) | 第43页 |
·"填红"釉材质的模拟 | 第43-45页 |
6 材质的开发保存 | 第45-50页 |
·新材质的研发 | 第45-47页 |
·Cellular贴图类型 | 第45页 |
·Noise贴图类型 | 第45-46页 |
·Mix贴图类型 | 第46-47页 |
·Falloff贴图类型 | 第47页 |
·陶瓷材质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光照对陶瓷材质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固有色对陶瓷材质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色溢对陶瓷材质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对材质的保存与应用 | 第49-50页 |
7 前景展望 | 第50-53页 |
·新设计手段的引入及其发展优势 | 第50-51页 |
·真实性 | 第50页 |
·交互性 | 第50页 |
·积极性 | 第50-51页 |
·虚拟设计作用 | 第51-53页 |
·范围广泛、表现性强 | 第51页 |
·节约成本、适应市场 | 第51-52页 |
·创新工艺、相互影响 | 第52-53页 |
8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