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课题目前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智能家居系统目前的国内外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1.2.1 智能家居系统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 第15页 |
1.2.2 智能家居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1.3 我国的智能家居系统产品的发展趋势 | 第17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2 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 第20-42页 |
2.1 智能家居系统结构与控制方式的整体设计 | 第20-23页 |
2.1.1 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20-22页 |
2.1.2 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式设计 | 第22-23页 |
2.2 无线组网中无线技术的选取 | 第23-24页 |
2.3 智能家居通信系统整体设计 | 第24-26页 |
2.3.1 手机端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网关之间的通信 | 第24-25页 |
2.3.2 智能家居系统的网关与节点设备之间的通信 | 第25-26页 |
2.4 智能家居系统中各部分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26-30页 |
2.4.1 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27-28页 |
2.4.2 ARM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28-29页 |
2.4.3 IAR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29-30页 |
2.5 智能家居系统网络通信安全设计 | 第30-37页 |
2.5.1 RSA算法的数学基础 | 第31-33页 |
2.5.2 RSA公钥密码体制 | 第33页 |
2.5.3 使用RSA加解密算法设计数字签名 | 第33-36页 |
2.5.4 使用RSA算法对通信数据的设计 | 第36-37页 |
2.6 RFID技术在门禁节点的应用 | 第37-40页 |
2.6.1 门禁节点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37-38页 |
2.6.2 RFID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 第38页 |
2.6.3 RFID技术的空间感知技术 | 第38-39页 |
2.6.4 语音识别与图像识别技术 | 第39-40页 |
2.6.5 RFID技术在门禁系统中的应用 | 第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智能家居系统节点网络设计 | 第42-54页 |
3.1 Zigbee技术的简述 | 第42-43页 |
3.2 节点主控模块的硬件电路 | 第43-46页 |
3.3 各节点设备硬件电路详细设计 | 第46-51页 |
3.3.1 温湿度传感器电路 | 第46-47页 |
3.3.2 可燃气体传感器电路 | 第47-48页 |
3.3.3 电动窗帘控制电路 | 第48-49页 |
3.3.4 报警器电路 | 第49-50页 |
3.3.5 人体红外监测电路 | 第50-51页 |
3.4 ZigBee节点设备配置与操作 | 第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4 智能家居系统ARM网关的设计 | 第54-66页 |
4.1 ARM及选取的ARM网关的概述 | 第54-57页 |
4.1.1 ARM概述 | 第54页 |
4.1.2 S3C2440网关的介绍 | 第54-57页 |
4.2 智能家居系统网关的整体设计 | 第57-61页 |
4.2.1 智能家居系统网关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57-59页 |
4.2.2 智能家居系统网关数据同步功能 | 第59-61页 |
4.3 智能家居系统ARM网关外围电路的的设计 | 第61-65页 |
4.3.1 电源电路 | 第61页 |
4.3.2 晶振电路 | 第61-62页 |
4.3.3 复位电路 | 第62-63页 |
4.3.4 存储电路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终端的设计 | 第66-82页 |
5.1 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终端的整体设计 | 第66页 |
5.2 智能家居系统中基于B/S体系架构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66-70页 |
5.2.1 系统功能的设计 | 第67-68页 |
5.2.2 系统控制端的设计 | 第68-69页 |
5.2.3 网络服务器端监控程序整体设计 | 第69-70页 |
5.3 基于Android的手机应用程序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70-77页 |
5.3.1 Android操作系统简介 | 第70-73页 |
5.3.2 用户注册与登录模块的设计 | 第73-75页 |
5.3.3 针对使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客户端的数据存储技术 | 第75-77页 |
5.4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5.4.1 温湿度节点实验 | 第77-78页 |
5.4.2 用手机控制Zigbee灯泡节点的实验 | 第78-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总结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