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振动成型方法在混合料中的运用 | 第14-15页 |
1.2.2 X-rayCT技术在混合料结构分析中的运用 | 第15-17页 |
1.3 课题支撑 | 第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振动压实原理及振动压实设备 | 第19-29页 |
2.1 振动压实原理 | 第19-20页 |
2.2 振动压实仪及其力学模型 | 第20-25页 |
2.2.1 振动压实仪介绍 | 第20-21页 |
2.2.2 振动压实仪振动模型 | 第21-25页 |
2.3 振动压实仪参数分析 | 第25-28页 |
2.3.1 工作频率的选择 | 第25-26页 |
2.3.2 名义振幅的选择 | 第26-27页 |
2.3.3 激振力的选择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试验方案设计及试件制备 | 第29-48页 |
3.1 试验研究方案 | 第29页 |
3.2 原材料性质 | 第29-31页 |
3.2.1 水泥基本性能 | 第29-30页 |
3.2.2 集料基本性能 | 第30-31页 |
3.3 级配设计方法 | 第31-33页 |
3.4 压实试验方案 | 第33-37页 |
3.4.1 重型击实法试验 | 第33-34页 |
3.4.2 旋转压实试验 | 第34-36页 |
3.4.3 振动压实试验 | 第36-37页 |
3.5 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 | 第37-43页 |
3.6 试件成型与养生 | 第43-46页 |
3.6.1 试件的成型 | 第43-45页 |
3.6.2 试件的养生 | 第45-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 | 第48-68页 |
4.1 强度形成机理及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4.1.1 强度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4.1.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4.2 基于不同成型方式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60页 |
4.2.1 成型方式影响分析 | 第52-55页 |
4.2.2 养生龄期影响分析 | 第55-58页 |
4.2.3 级配类型影响分析 | 第58-60页 |
4.3 基于振动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7页 |
4.3.1 水泥剂量影响分析 | 第61-64页 |
4.3.2 振动时长影响分析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基于X-RAYCT的水稳材料骨架密实程度分析 | 第68-90页 |
5.1 X-RAYCT技术简单介绍 | 第68-69页 |
5.2 X-RAYCT图像成型原理 | 第69-72页 |
5.3 X-RAYCT图像处理方法及数据采集 | 第72-74页 |
5.3.1 图像处理方法 | 第72-73页 |
5.3.2 图像数据采集方法 | 第73-74页 |
5.4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骨架密实程度分析 | 第74-88页 |
5.4.1 骨架密实程度指标建立 | 第74-81页 |
5.4.2 CT层位影响分析 | 第81-83页 |
5.4.3 成型方式影响分析 | 第83-85页 |
5.4.4 级配影响分析 | 第85-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实体工程验证 | 第90-102页 |
6.1 实体工程概况 | 第90页 |
6.2 试验段方案设计与施工情况 | 第90-94页 |
6.2.1 试验段方案设计 | 第90页 |
6.2.2 施工方案 | 第90-94页 |
6.3 试验路跟踪检测 | 第94-100页 |
6.3.1 混合料级配筛分检测 | 第94-95页 |
6.3.2 水泥剂量的检测 | 第95页 |
6.3.3 压实度检测 | 第95-96页 |
6.3.4 抗压强度检测 | 第96-97页 |
6.3.5 CT扫描检测 | 第97-10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02-105页 |
1.结论 | 第102-103页 |
2.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附录 | 第108-112页 |
附表1 不同成型方式试件中级配CT扫描图像数据汇总 | 第108-109页 |
附表2 90s振动成型试件不同级配试件CT扫描图像数据汇总 | 第109-110页 |
附表3 芯样CT扫描图像数据汇总 | 第110-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附件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