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1.2 研究区位置及地理概况 | 第11-13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2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6-17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7-18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18-20页 |
2.3.1 褶皱构造 | 第19页 |
2.3.2 断裂构造 | 第19-20页 |
2.4 区域侵入岩 | 第20页 |
2.5 区域矿产 | 第20-22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2-45页 |
3.1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2-32页 |
3.1.1 矿区地层 | 第22页 |
3.1.2 矿区构造 | 第22-24页 |
3.1.3 矿区岩浆岩 | 第24-32页 |
3.2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 第32-34页 |
3.2.1 磁异常特征 | 第32-33页 |
3.2.2 IP电法异常特征 | 第33-34页 |
3.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4-45页 |
3.3.1 矿体特征 | 第34-36页 |
3.3.2 矿石特征 | 第36-42页 |
3.3.3 围岩蚀变 | 第42页 |
3.3.4 成矿阶段划分及矿物共生组合 | 第42-45页 |
第4章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45-53页 |
4.1 流体包裹体 | 第45-50页 |
4.1.1 测试方法及结果 | 第45-46页 |
4.1.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46-47页 |
4.1.3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 | 第47-48页 |
4.1.4 成矿压力及深度 | 第48-49页 |
4.1.5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 第49页 |
4.1.6 成矿流体演化 | 第49-50页 |
4.2 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 第50-51页 |
4.3 硫、铅同位素组成 | 第51-52页 |
4.4 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 第52-53页 |
第5章 矿床成因 | 第53-58页 |
5.1 成矿地质条件 | 第53-55页 |
5.2 成矿时代 | 第55页 |
5.3 找矿标志 | 第55-56页 |
5.4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