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燃料电池 | 第8-12页 |
1.2.1 燃料电池的概述及发展 | 第8-9页 |
1.2.2 燃料电池的特点及分类 | 第9-12页 |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2-15页 |
1.3.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原理 | 第12-13页 |
1.3.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药品、仪器及材料表征和测试方法 | 第17-23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17-18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17-1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2 材料表征方法 | 第18-20页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 | 第18-19页 |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19页 |
2.2.3 热重分析测试 | 第19页 |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19-20页 |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20页 |
2.2.6 拉曼光谱测试 | 第20页 |
2.2.7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 | 第20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20-23页 |
2.3.1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 | 第20-21页 |
2.3.2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1页 |
2.3.3 测试装置的组成 | 第21页 |
2.3.4 循环伏安法 | 第21-22页 |
2.3.5 线性扫描伏安法 | 第22页 |
2.3.6 计时电流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双功能催化剂CoFe@NCNTs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23-33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2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3.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24-25页 |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元素分布(Mapping)表征 | 第25-26页 |
3.3.3 拉曼光谱(Raman)与N_2等温吸附等温吸脱附(BET)表征 | 第26-27页 |
3.3.4 X射线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27-28页 |
3.3.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32页 |
3.4 结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以核桃为前驱体制备催化剂CFO-WS/AC及其性能研究 | 第33-44页 |
4.1 引言 | 第33-34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34页 |
4.2.1 AC-x的制备 | 第34页 |
4.2.2 CoFe_2O_4-WS/AC-x(CFO-WS/AC-x)的制备 | 第3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4.3.1 热重分析(TGA)、X-射线粉末衍射(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34-36页 |
4.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N_2等温吸附等温吸脱附(BET)表征 | 第36-38页 |
4.3.3 X射线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38-39页 |
4.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9-43页 |
4.4 结论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制备Co_7Fe_3@C作为高性能的产氧催化剂 | 第44-50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44-4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5.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 | 第45页 |
5.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布(Mapping)表征 | 第45-47页 |
5.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47-48页 |
5.3.4 拉曼光谱(Raman)表征 | 第48页 |
5.3.5 产氧(OER)性能测试与稳定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5.4 结论 | 第49-50页 |
全文总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Ⅰ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