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兔体内阿莫西林MSW变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进化历程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综述第10-17页
    1 耐药性的起源与进化第10页
    2 突变在细菌耐药性进化上的作用第10-11页
        2.1 突变在细菌先天固有耐药性进化上的作用第10-11页
        2.2 突变在后天获得耐药性上的作用第11页
    3 影响细菌耐药性进化的因素第11-14页
        3.1 影响细菌耐药进化的内在因素第11-12页
        3.2 影响耐药菌进化的外在因素第12-14页
            3.2.1 机体免疫力对耐药性进化的影响第12页
            3.2.2 MSW对耐药菌进化的影响第12-13页
            3.2.3 药物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是加快耐药菌进化的因素之一第13页
            3.2.4 体内氧、营养因子和其他物质对细菌的生存和进化的影响第13-14页
    4 阿莫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第14页
    5 联合体内PK/PD同步模型与耐药菌进化的研究,防止耐药菌的过快进化第14-15页
    6 结论第15页
    7 本研究实验方案第15-16页
        7.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页
        7.2 研究的内容第15-16页
    8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兔体内阿莫西林MSW变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产生及富集的影响第17-38页
    1 实验材料第17-19页
        1.1 实验动物第17页
        1.2 实验菌株第17页
        1.3 药品与试剂第17-18页
        1.4 实验仪器第18-19页
    2 实验方法第19-23页
        2.1 革兰氏染色方法第19页
        2.2 菌液制备第19页
        2.3 细菌计数第19页
        2.4 体外敏感性测定第19-20页
            2.4.1 MIC的测定方法第19-20页
            2.4.2 MPC的测定方法第20页
            2.4.3 MSW的测定方法第20页
        2.5 建立兔组织笼模型,充满澄清组织液第20-21页
        2.6 HPLC法测组织液中阿莫西林药物浓度第21-23页
            2.6.1 阿莫西林标准液第21页
            2.6.2 流动相第21页
            2.6.3 15%三氯乙酸溶液第21页
            2.6.4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第21-22页
            2.6.5 样品衍生化第22页
            2.6.6 色谱操作条件及参数第22-23页
        2.7 分组给药和采样方案第23页
        2.8 数据处理第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34页
        3.1 体外敏感性结果第23页
        3.2 液相结果第23-25页
            3.2.1 色谱分离第23-24页
            3.2.2 标准曲线第24-25页
            3.2.3 灵敏度第25页
            3.2.4 添加回收率与精密度第25页
        3.3 兔组织笼内阿莫西林的浓度变化及药动学参数第25-28页
        3.4 兔组织笼模型中细菌数量及耐药菌组成的变化第28-33页
        3.5 PK/PD同步参数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第33-34页
    4 讨论第34-37页
        4.1 给药方案的确定第34页
        4.2 组织笼感染模型第34-35页
        4.3 PK/PD同步参数对耐药菌产生的影响第35页
        4.4 耐药菌的产生及进化第35-37页
    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基因的研究第38-51页
    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1.1 菌株第38页
        1.2 主要试剂第38页
        1.3 主要实验仪器第38页
        1.4 主要试剂配制第38-39页
    2 实验方法第39-43页
        2.1 菌株的选取及处理第39页
        2.2 基因组的提取与检测第39页
            2.2.1 DNA提取方法第39页
            2.2.2 DNA纯度检测方法第39页
            2.2.3 DNA浓度检测方法第39页
            2.2.4 DNA完整性检测方法第39页
        2.3 Illumina测序第39-40页
            2.3.1 测序流程第40页
            2.3.2 流程说明第40页
        2.4 数据质量剪切第40页
        2.5 基因组组装第40-41页
        2.6 基因预测第41页
        2.7 基因功能注释第41-42页
            2.7.1 COG注释第41页
            2.7.2 KEGG通路分析第41-42页
            2.7.3 GO注释第42页
        2.8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第42-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3.1 DNA纯度、浓度和完整性的检测结果第43页
        3.2 测序结果概况第43-44页
        3.3 基因预测结果第44-49页
        3.4 耐药基因分析第49页
    4 讨论第49-50页
    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英文缩略词或符号表第57-58页
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第58-59页
项目资助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构蛋白prM/E对乙脑病毒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的影响
下一篇:量子代理盲签名及电子投票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