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3-20页 |
一、AMD的流行病学概述 | 第13-14页 |
二、AMD的分型与治疗进展 | 第14-15页 |
三、多种因素参与AMD的病理过程 | 第15-16页 |
四、光损伤是AMD的重要环境致病因素 | 第16-17页 |
五、小胶质细胞在AMD慢性光损伤中的作用尚未定论 | 第17-18页 |
六、炎性小体在视网膜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渐受重视 | 第18-20页 |
第一部分 慢性低能量蓝光诱导C57BL/6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实验研究 | 第20-37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0-24页 |
1.实验材料、试剂 | 第20-21页 |
2.主要仪器 | 第21页 |
3.实验动物 | 第21-22页 |
4.主要光照设备搭建配置 | 第22-24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1.实验分组 | 第24页 |
2.实验动物的准备 | 第24-25页 |
3.动物麻醉 | 第25页 |
4.视网膜闪光视网膜电图记录(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 | 第25页 |
5.小鼠眼球取材 | 第25-26页 |
6.石蜡切片制备 | 第26页 |
7.冰冻切片制备 | 第26-27页 |
8.HE染色和视网膜厚度测量 | 第27-28页 |
9.IBA-1免疫荧光染色 | 第28-29页 |
10.统计学分析 | 第29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29-37页 |
1.蓝光照射C57BL/6小鼠3月后F-ERG波幅下降 | 第29-32页 |
2.蓝光照射C57BL/6小鼠3月后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薄 | 第32-35页 |
3.蓝光照射C57BL/6小鼠1月、3月后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 第35-37页 |
第二部分 CCR2基因敲除对慢性低能量蓝光诱导的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7-55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37-40页 |
1.实验材料、试剂 | 第37-38页 |
2.主要仪器 | 第38页 |
3.实验动物 | 第38-39页 |
4.主要光照设备搭建配置 | 第39-40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40-47页 |
1.实验分组 | 第40页 |
2.实验动物的准备 | 第40-41页 |
3.动物麻醉 | 第41页 |
4.PCR基因鉴定 | 第41-42页 |
5.视网膜闪光视网膜电图记录(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 | 第42-43页 |
6.小鼠眼球取材 | 第43页 |
7.石蜡切片制备 | 第43-44页 |
8.冰冻切片制备 | 第44页 |
9.HE染色和视网膜厚度测量 | 第44-45页 |
10.TUNE视网膜细胞凋亡检测 | 第45-46页 |
11.IBA-1免疫荧光染色 | 第46-47页 |
12.统计学分析 | 第47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7-55页 |
1.CCR2基因敲除降低低能量蓝光照后小鼠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量 | 第47-50页 |
2.CCR2基因敲除保护低能量蓝光照导致的小鼠视网膜功能损伤 | 第50-52页 |
3.CCR2基因敲除保护低能量蓝光照导致的小鼠视网膜形态损伤 | 第52-53页 |
4.CCR2基因敲除保护低能量蓝光照导致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 | 第53-55页 |
第三部分 小胶质细胞通过NLRP3途径介导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机制研究 | 第55-6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5-58页 |
1.实验材料、试剂 | 第55-56页 |
2.主要仪器 | 第56-57页 |
3.实验动物 | 第57页 |
4.主要光照设备搭建配置 | 第57-58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8-63页 |
1.实验分组 | 第58页 |
2.实验动物的准备 | 第58-59页 |
3.动物麻醉 | 第59页 |
4.小鼠眼球取材 | 第59页 |
5.冰冻切片制备 | 第59-60页 |
6.IBA-1、NLRP3、IL-1β免疫荧光染色 | 第60-61页 |
7.Westernblot | 第61-63页 |
8.统计学分析 | 第63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63-68页 |
1.CCR2基因敲除降少视网膜内IBA-1、NLRP3的共染 | 第63-64页 |
2.CCR2基因敲除降少视网膜内NLRP3、IL-1β的表达 | 第64-65页 |
3.CCR2基因敲除降低视网膜内NLRP3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 第65-68页 |
讨论 | 第68-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文献综述 | 第81-103页 |
REFERENCES | 第96-103页 |
附录 | 第103-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