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绪论 | 第6-19页 |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6-11页 |
| 1、研究背景 | 第6-8页 |
| 2、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 (二) 研究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2、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3、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1、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1) 关于心理危机理论的研究 | 第14-15页 |
| (2)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模型的研究 | 第15-16页 |
| (3)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研究 | 第16页 |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 (1) 关于心理危机概念的研究 | 第16-17页 |
| (2)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的研究 | 第17-18页 |
| (3)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层次研究 | 第18页 |
| 3、个人评述 | 第18-19页 |
| 二、公共危机心理干预机制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9-27页 |
| (一) 公共危机 | 第19-20页 |
| 1、公共危机的义定 | 第19页 |
| 2、公共危机的类型 | 第19-20页 |
| 3、公共危机的特征 | 第20页 |
| (二) 心理危机 | 第20-21页 |
| 1、心理危机的概念 | 第20-21页 |
| 2、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 第21页 |
| (三) 公共危机中的心理危机干预 | 第21-25页 |
| 1、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 第21-22页 |
| 2、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 第22页 |
| 3、心理危机干预主要的技术和方法 | 第22-23页 |
| 4、心理危机干预原则 | 第23-24页 |
| 5、心理干预的模型 | 第24-25页 |
| (四)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1、社会适应理论 | 第25-26页 |
| 2、系统理论 | 第26页 |
| 3、公共治理理论 | 第26-27页 |
| 三、我国在公共危机中公众心理干预的现状分析 | 第27-39页 |
| (一) 公共危机中公众心理干预的现状 | 第27-31页 |
| 1、初步尝试阶段 | 第27-28页 |
| 2、积极实践阶段 | 第28-29页 |
| 3、大力发展阶段 | 第29-31页 |
| (二) 我国在心理干预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 第31-32页 |
| 1、政府逐渐重视公共危机中的心理干预工作 | 第31页 |
| 2、参与心理干预工作的群体逐渐多样化 | 第31页 |
| 3、心理干预的技术逐渐成熟 | 第31-32页 |
| (三) 我国公众危机心理干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 1、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明显,缺乏法律支持 | 第32页 |
| 2、公共危机管理中危机教育和预警的不足 | 第32-33页 |
| 3、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人员匮乏,素质相差悬殊 | 第33-34页 |
| 4、缺乏完整并统一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 第34-35页 |
| 5、心理危机干预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度不高 | 第35页 |
| (四) 公共危机下心理危机干预问题的原因 | 第35-39页 |
| 1、宏观层面的原因 | 第35-37页 |
| 2、微观层面的原因 | 第37-39页 |
| 四、完善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对策 | 第39-45页 |
| (一) 积极发挥政府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主导作用 | 第40-41页 |
| 1、政府应该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危机中的心理干预 | 第40页 |
| 2、政府应构建危机管理办公室为中心的心理危机干预指挥体系 | 第40-41页 |
| 3、政府应构建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心理危机干预执行体系 | 第41页 |
| (二) 政府要加强危机教育和预防教育 | 第41-42页 |
| 1、媒体要承担宣传和普及危机和心理干预相关知识 | 第41页 |
| 2、各教育机关承担宣传和普及心理危机,公共危机的知识 | 第41-42页 |
| (三) 增强心理危机干预的人才队伍建设 | 第42-43页 |
| 1、应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的学科教育 | 第42页 |
| 2、充实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库 | 第42页 |
| 3、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资格认证 | 第42-43页 |
| 4、促进专业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 | 第43页 |
| (四) 完善并统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预案 | 第43-44页 |
| 1、制定不同时段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预案 | 第43页 |
| 2、建立合理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系统 | 第43-44页 |
| 3、调整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调配 | 第44页 |
| (五)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其参与度 | 第44-45页 |
| 1、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 | 第44页 |
| 2、政府要加大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注释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