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靶向线粒体的双光子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8页
    1.1 概述第9-11页
    1.2 双光子荧光基团的种类第11-16页
        1.2.1 香豆素类第12-13页
        1.2.2 喹啉类第13-14页
        1.2.3 罗丹明类第14-15页
        1.2.4 氟硼吡咯类第15-16页
    1.3 双光子荧光基团工作原理第16-18页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理第16页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第16-17页
        1.3.3 激发态质子转移(ESPT)机理第17-18页
        1.3.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第18页
    1.4 双光子荧光显微技术第18-20页
    1.5 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机理第20-22页
    1.6 线粒体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2-26页
        1.6.1 定位基团第22-23页
        1.6.2 检测金属离子第23-24页
        1.6.3 微环境探针第24-26页
        1.6.4 其他类第26页
    1.7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设计思路第26-28页
第二章 线粒体定位的双光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实验第28-36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第29-30页
    2.3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0页
    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30-32页
    2.5 实验准备第32-36页
        2.5.1 测量双光子吸收截面(δ)第33页
        2.5.2 细胞毒性测定第33-34页
        2.5.3 细胞培养和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第34页
        2.5.4 双光子荧光显微活体组织成像第34页
        2.5.5 斑马鱼的制备和双光子荧光成像第34页
        2.5.6 理论计算第34-36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6-49页
    3.1 Mito-MQ的合成第36页
    3.2 ~1H-NMR滴定和ESI-TOF MS谱分析第36-37页
    3.3 氨基酸选择性和pH稳定性第37-39页
    3.4 UV-vis和荧光光谱响应第39-41页
    3.5 双光子吸收特性研究第41-42页
    3.6 理论计算第42-43页
    3.7 细胞毒性测定第43-44页
    3.8 双光子激发荧光成像的活细胞和组织第44-47页
    3.9 活体内荧光成像第47-48页
    3.10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61页
致谢第61-62页
硕士期间的成果和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傅克反应中的应用
下一篇:光折变器件的构造与其内部折射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