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磷肥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1.2 磷在土壤中的固定与释放 | 第13-16页 |
1.2.1 土壤磷的吸附和解吸 | 第13-15页 |
1.2.2 土壤磷的化学沉淀和溶解 | 第15-16页 |
1.3 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20页 |
1.3.1 中酸性土壤的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其有效性 | 第17-18页 |
1.3.2 石灰性土壤的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其有效性 | 第18-19页 |
1.3.3 影响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因素 | 第19-20页 |
1.4 矿物类调理剂改善土壤磷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供试土壤 | 第23页 |
2.1.2 供试调理剂 | 第23-24页 |
2.1.3 供试植物与肥料 | 第24页 |
2.2 田间试验 | 第24页 |
2.3 土壤室内培养实验 | 第24-25页 |
2.4 盆栽实验 | 第25-26页 |
2.5 改良土壤磷吸附和解吸实验 | 第26-27页 |
2.5.1 土壤处理 | 第26页 |
2.5.2 改良土壤磷等温吸附-解吸实验 | 第26页 |
2.5.3 改良土壤磷动力学吸附-解吸实验 | 第26-27页 |
2.6 指标测定方法 | 第27-31页 |
2.6.1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2.6.2 土壤指标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2.6.3 植物指标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2.7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矿物质调理剂对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32-39页 |
3.1 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32页 |
3.2 矿物质调理剂对土壤尿素转化及pH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 矿物质调理剂对土壤有效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矿物质调理剂对土壤磷有效性及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 第35-38页 |
3.4.1 田间试验中矿物质调理剂对红壤磷有效性及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 第35页 |
3.4.2 室内培养试验中矿物质调理剂对水稻土磷有效性及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 第35-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化肥减施条件下矿物质调理剂对植物营养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 第39-44页 |
4.1 矿物质调理剂对植物营养吸收的影响 | 第39-41页 |
4.2 矿物质调理剂对植物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改良土壤的磷吸附和解吸特性 | 第44-52页 |
5.1 改良土壤pH | 第44页 |
5.2 矿物质调理剂改良土壤的磷等温吸附-解吸特性 | 第44-47页 |
5.2.1 改良土壤的磷等温吸附-解吸曲线 | 第44-46页 |
5.2.2 改良土壤的磷等温吸附模型拟合 | 第46-47页 |
5.3 矿物质调理剂改良土壤的磷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 | 第47-51页 |
5.3.1 改良土壤的磷吸附-解吸动力学曲线 | 第47-49页 |
5.3.2 改良土壤的磷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 | 第49-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一、结论 | 第52-53页 |
二、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53页 |
三、存在的不足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