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唐代慎刑制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6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2-14页
    第三节 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唐代之前慎刑制度概述第16-21页
    第一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慎刑制度第16-17页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慎刑制度第17-18页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慎刑制度第18-19页
        一 上诉制度的变化第18-19页
        二 加强自上而下的司法监督第19页
        三 妇女犯罪行刑上的特殊规定第19页
        四 死刑复核制度形成第19页
    第四节 隋代的慎刑制度第19-21页
第二章 唐代慎刑制度的基本内容第21-33页
    第一节 唐代的慎刑思想第21-23页
    第二节 唐律修订过程中的慎刑措施第23-25页
        一 创设加役流刑作为减死之罚第23-24页
        二 改革“兄弟分居,连坐俱死”之法第24页
        三 明确了比附类推所应遵循的法律原则第24-25页
    第三节 慎刑在刑事立法中的体现第25-29页
        一 老少废疾孕妇犯罪减免处罚的原则第25-26页
        二 自首的原则第26页
        三 “数罪并罚”的原则第26-27页
        四 疑罪从赎的原则第27-29页
        五 诸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者依本条的原则第29页
    第四节 慎刑在司法制度中的体现第29-33页
        一 严格逮捕的各项程序第29-30页
        二 慎重对待拷讯的制度第30页
        三 完善审判制度第30-32页
        四 慎重对待刑罚执行的制度第32-33页
第三章 唐代慎刑制度的成因第33-40页
    第一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经济地理成因第33页
    第二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社会时代背景第33-35页
        一 唐初的社会时代背景第33-34页
        二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第34-35页
    第三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政治法制成因第35-37页
        一 唐代君臣坚持“守文定罪”第35-36页
        二 人治模式下的慎刑分析第36-37页
    第四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思想文化成因第37-40页
        一 唐代慎刑制度的思想基础第37-38页
        二 唐代社会的人情观念第38页
        三 法律儒家化和律学的发达第38-40页
第四章 唐代慎刑制度评析与启示第40-51页
    第一节 唐代慎刑制度评析第40-41页
    第二节 唐代慎刑制度的启示第41-51页
        一 罪刑法定主义的倾向第41-43页
        二 依法办事和执法必严第43-45页
        三 判决的慎重第45-46页
        四 死刑执行的谨慎第46-47页
        五 整饬吏治、讲求效率、严惩贪渎、建立法官责任制度第47-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个人简历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怒江地区近代社会环境变迁中的族际共生关系发展研究
下一篇:益阳东坪镇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