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铁克里克东段花岗质岩体与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花岗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1.5 实验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1.5.1 锆石U-Pb测年 | 第13页 |
1.5.2 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 | 第13页 |
1.5.3 全岩地球化学 | 第13-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2.2 区域地层和岩浆岩 | 第16-23页 |
2.2.1 地层 | 第16-18页 |
2.2.2 岩浆岩 | 第18-23页 |
第3章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 第23-28页 |
3.1 铁克里克岩体特征 | 第23-25页 |
3.1.1 地质特征 | 第23-24页 |
3.1.2 岩石学特征 | 第24-25页 |
3.2 布雅岩体特征 | 第25-28页 |
3.2.1 地质特征 | 第25-26页 |
3.2.2 岩石学特征 | 第26-28页 |
第4章 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 | 第28-37页 |
4.1 锆石U-Pb定年 | 第28-31页 |
4.1.1 铁克里克岩体 | 第28-29页 |
4.1.2 布雅岩体 | 第29-31页 |
4.2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 第31-37页 |
4.2.1 铁克里克岩体 | 第31-32页 |
4.2.2 布雅岩体 | 第32-37页 |
第5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47页 |
5.1 铁克里克岩体主、微量元素特征 | 第37-38页 |
5.1.1 寄主岩 | 第37-38页 |
5.1.2 暗色微粒包体 | 第38页 |
5.2 布雅岩体主、微量元素特征 | 第38-47页 |
5.2.1 寄主岩 | 第38-40页 |
5.2.2 暗色微粒包体 | 第40-47页 |
第6章 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 第47-56页 |
6.1 岩体形成时代 | 第47页 |
6.2 岩石成因 | 第47-53页 |
6.2.1 暗色微粒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 第47-50页 |
6.2.2 寄主岩成因 | 第50-53页 |
6.3 成岩构造背景分析及意义 | 第53-5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