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黄土高填方路堤沉降规律和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13页
        1.1.1 高填方路堤的概念和特点第10-12页
        1.1.2 路堤的沉降变形的观测第12-13页
    1.2 立题的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的现状第14-17页
        1.3.1 调查分析阶段第15页
        1.3.2 定量分析的阶段第15-17页
    1.4 主要的研究工作第17-18页
第二章 黄土高填方路堤沉降规律原位试验研究第18-48页
    2.1 工程概况第18-23页
    2.2 试验器材第23-25页
        2.2.1 JTM-8000型钢尺沉降仪第23-24页
        2.2.2 ZDL700中纬数字水准仪第24-25页
    2.3 试验方案第25-32页
        2.3.1 监测的依据和标准第25页
        2.3.2 监测内容第25页
        2.3.3 测点的布置以及数量第25-32页
    2.4 仪器的埋设、测试方法以及精度的要求第32-35页
        2.4.1 路堤沉降监测第32-34页
        2.4.2 路堤下原土沉降监测第34页
        2.4.3 路面沉降监测第34-35页
    2.5 原位试验成果分析第35-48页
        2.5.1 路面工后沉降规律第35-39页
        2.5.2 路堤工后沉降规律第39-45页
        2.5.3 原土地基工后沉降与填土高度的关系第45-47页
        2.5.4 工后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第47-48页
第三章 黄土高填方路堤沉降计算方法综述第48-68页
    3.1 路堤沉降计算方法综述第48-52页
        3.1.1 主固结沉降的计算方法第48-51页
        3.1.2 次固结沉降的计算方法第51-52页
    3.2 高填方路堤沉降的组成及影响因素第52-53页
        3.2.1 高填方路堤沉降的组成第52页
        3.2.2 高填方路堤沉降的影响因素第52-53页
    3.3 高填方路堤沉降的实用计算方法第53-59页
        3.3.1 高填方路堤的一维沉降计算第53-56页
        3.3.2 考虑侧向变形对高填方路堤沉降的计算修正第56-57页
        3.3.3 工后蠕变沉降的计算方法第57-59页
    3.4 传统的沉降预测方法第59-61页
        3.4.1 双曲线法第59页
        3.4.2 指数曲线法第59-60页
        3.4.3 泊松曲线法第60-61页
        3.4.4 其他的函数方法第61页
    3.5 GM(1,1)灰色理论模型第61-68页
        3.5.1 GM(1,1)模型的建立第61-63页
        3.5.2 不等时距GM(1,1)模型的建立第63-64页
        3.5.3 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第64-68页
第四章 黄土高填方路堤设计和施工建议第68-82页
    4.1 设计建议第68-72页
        4.1.1 路堤设计的基本原则第69页
        4.1.2 路堤设计的建议第69-72页
    4.2 施工建议第72-82页
        4.2.1 施工原则第72页
        4.2.2 黄土地区天然地基的处理第72-73页
        4.2.3 路堤的压实第73-78页
        4.2.4 土工格栅在施工中的应用第78-79页
        4.2.5 雨季施工措施第79-82页
第五章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第82-84页
    5.1 结论第82页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及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致谢第88-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高速公路煤矸石路堤沉降与边坡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