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4-15页 |
1.2.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2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1.4.1 多元化的概念 | 第17-18页 |
1.4.2 环境心理学 | 第18页 |
1.4.3 环境行为学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9-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32页 |
2.1 公建室内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 第22-25页 |
2.1.1 文化要素 | 第22页 |
2.1.2 景观要素 | 第22-24页 |
2.1.3 装饰要素 | 第24-25页 |
2.1.4 尺度要素 | 第25页 |
2.2 室内空间的美学原则 | 第25-29页 |
2.2.1 形式美规律 | 第25-27页 |
2.2.2 室内造型理论 | 第27-29页 |
2.3 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2.3.1 图书馆室内空间的发展进程 | 第29-30页 |
2.3.2 图书馆的空间组织新趋势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设计实例调研与分析研究 | 第32-54页 |
3.1 西安市高校图书馆现状实例研究 | 第32-43页 |
3.1.1 陕西师范大学新老校区 | 第32-37页 |
3.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老校区图书馆 | 第37-40页 |
3.1.3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图书馆 | 第40-42页 |
3.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本部图书馆 | 第42-43页 |
3.2 国内外优秀高校图书馆现状实例研究 | 第43-49页 |
3.2.1 中国汕头大学新图书馆 | 第43-45页 |
3.2.2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 | 第45-47页 |
3.2.3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图书馆 | 第47-49页 |
3.3 西安地区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缺陷 | 第49-52页 |
3.3.1 人性化体现不足 | 第50-51页 |
3.3.2 功能空间和平面布局单一 | 第51页 |
3.3.3 环境适用性相对欠缺 | 第51-52页 |
3.3.4 设施及内饰老化 | 第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图书馆室内空间环境及功能组织设计思路及方法 | 第54-66页 |
4.1 高校图书馆设计原则 | 第54-55页 |
4.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54页 |
4.1.2 功能完善的原则 | 第54页 |
4.1.3 经济高效的原则 | 第54页 |
4.1.4 环境协调的原则 | 第54页 |
4.1.5 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54-55页 |
4.1.6 符合规范的原则 | 第55页 |
4.2 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空间环境的新需求 | 第55-57页 |
4.2.1 空间体块化 | 第55页 |
4.2.2 空间的灵活性 | 第55-56页 |
4.2.3 空间的通透性与易辨别性 | 第56页 |
4.2.4 空间的多样化 | 第56页 |
4.2.5 环境的舒适性 | 第56-57页 |
4.3 人性化的室内设计 | 第57-60页 |
4.3.1 室内空间的人性化 | 第57页 |
4.3.2 服务设施的人性化 | 第57-58页 |
4.3.3 空间环境的人性化 | 第58-60页 |
4.4 高校图书馆各空间改造设计方法及要点 | 第60-65页 |
4.4.1 交通空间 | 第60-62页 |
4.4.2 阅览空间 | 第62-64页 |
4.4.3 公共交往空间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长安大学区逸夫图书楼实例改造分析研究 | 第66-78页 |
5.1 长安大学逸夫图书楼现状分析 | 第66-70页 |
5.1.1 逸夫图书楼概况 | 第66页 |
5.1.2 逸夫图书楼现状 | 第66-68页 |
5.1.3 逸夫图书楼不足 | 第68-70页 |
5.2 交通空间改造方案 | 第70-72页 |
5.2.1 主入口大厅的重新布置 | 第70-71页 |
5.2.2 走廊的处理 | 第71页 |
5.3.3 中央中庭设计 | 第71-72页 |
5.3 各层改造方案 | 第72-75页 |
5.3.1 一层改造分析 | 第72-73页 |
5.3.2 二层改造分析 | 第73-74页 |
5.3.3 三到八层改造分析 | 第74-75页 |
5.4 共享空间设计 | 第75-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页 |
6.3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